![](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0b09ea4a295c1006.jpeg)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花费大力气培养一个全才,不如发现孩子的优势,扬长避短,让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这样孩子的人生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一个人如果能够很早知道,自己对哪方面特别接近,对某个东西特别有兴趣,这可能就是将来值得发展的方向……天生的偏爱值得加以培养。”
这一点,我真的特别认同——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得多。
人这一生中,真正能决定命运走向的因素,寥寥无几。像出身、婚姻,或者是其他机遇,这些都属于不可控的外界因素。
孩子唯一能掌控的,也能培养出来的,就是自我认知能力。
如果孩子会客观的评估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就能扬长避短,人生少走很多弯路。
相反,如果只知道埋头蛮干,他就很容易因为失去方向而陷入困局。
1、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一万件事的平庸
大家应该都听过那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子。
在这种思维引导下,很多父母都把重心放在了补齐孩子的“短板”上。
只是短板之所以会成为短板,就是因为孩子天生不擅长,也很难改变。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总是消耗在这些事上,就会低效且痛苦。
可是,如果我们把木桶倾斜,木桶能装多少水,就会由长板来决定。当
我们把孩子的长板无限延伸,不仅会事半功倍,孩子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一个高桶了。”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成功的最优攻略,不是要求十全十美,而是做到单点极限。
试想下,如果父母和老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他的短板上,比如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偏科……最后会怎样呢?
一个孩子总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上打转,天赋和内驱力就会被慢慢消磨掉。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世界上没有那个在数学领域,闪闪发光的韦神,而是多了一个迷茫平庸的普通人。
在知识爆炸,社会分工精细的时代,指望孩子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了。即便可以,大多数孩子也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泯灭与众人。
因为一万件事做得平庸,都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会把目光放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板,把目光锁定在他的优点上,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2、所谓天赋,到底是什么?
很多父母都知道,要趁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热爱。
道理很简单,但具体到操作,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无从下手。
天赋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如何发展起来?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
所谓天赋,就是孩子在某方面极其敏感,比如记得很牢,反应很快;或者说,别人要花好大力气做好的事,孩子很轻松就能做好。
它也会表现为:孩子对某一件事特别的喜爱,并愿意为此而付出。
当他全身心投入做这件事时,丝毫没有压力,只有愉悦、轻松的感受,甚至还能减压。
这些天赋和热爱,都隐藏孩子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中,需要父母去仔细的观察,耐心的揣摩。
父母越早知道孩子擅长哪一方面,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挥优势。
这里也想提醒大家: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具体往哪个领域发展,单靠一些表现判断,根本远远不够。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资源,让孩子去多体验,多感受,才能更精准的捕捉他的天赋,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3、天赋变成人生方向,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发掘孩子的天赋,找准发展方向,仅仅是第一步。
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和培育,再好的天赋也迟早会消失。
天赋的存在,的确会让孩子某方面,比同龄人开始更有优势。
但这份潜能,具体能发挥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变成特长,关键还要看父母的引导和点拨。
就像再好的璞玉,也需打磨,才能绽放出光芒来。
作为孩子的人生引路人,父母不仅要科学的方法,更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早早找到自己擅长且热爱的领域,把人生的路走得轻松又长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