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
解决问题是要把方案放在问题发生之前,将简单场景中的复杂性和未知性提取出来,并对应着找到解决办法。
沟通的第一步是做好沟通的准备,锁定问题,并想好解决方案。第二步进行沟通,根据沟通的细节调整并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方案应该是在沟通前就根据问题的拆分提出来了,而沟通是在这基础上的优化。解决方案是在沟通前就有初稿的。
2.白皮书工作机制
把之前犯过的错误、踩过的雷都整理到白皮书里,内容越详细越好,而且有三点不能忽略:错误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防范的策略。
3.谁为结果负责
主观意识到“谁为沟通负责”这件事,就是主动为沟通找到了一个支点。
正如《天幕红尘》中所讲,一个人不区分过往对错和责任,而直接开始着手提出解决方案,那他就是开始负责了。
4.不要把情绪当做武器
控制情绪有时候会冷静到功利性的把情绪当做武器。但是,有几个副作用:一是低级手段,而且会给人你很情绪化的印象;二是时间长了会狼来了免疫;三是会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能促成结果但不能保证质量。
6.把观点转化为故事。
道理,让我们看见事,故事,让我们看到人。
道理是让人同意的,而故事,是让人相信的。
很重要。因为人抗拒听观点,但是容易接受故事;抗拒听抽象的,但是容易理解具体的。所以,要学会讲故事说明特征,把有点特征融在事件里。举例子说明抽象的逻辑和观点,对比的比喻是很好的化抽象为具象的方法,还有什么呢?
7.我们是一边的
让沟通的双方都明确知道我们是一边的,就能将沟通当中的多方转换成简单的两方:我们和他们。
另一面,允许对方不同意,达不成共识。d
共识的过程,其实是个互相淘汰的过程。
我不会去说服一个用户做她不想做的事情,但我会提供他尝试的方案和可能性。这个共识的过程会让一些人不接受我们的产品,对他们来讲,我们是淘汰的品牌。没关系,他们,也是被我们淘汰的客户。
8.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因为当下的感受一定是清晰和明确的,如果只是知道我舒服了、我爽了、我疼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这一切就没有价值。
成长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步骤:你经历过疼痛,从而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也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后明白了在想要和得到中间需要如何做到。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知行合一,做到才算知道。
9.让优点变成优势
如果说优点的定位需要没在的自我沟通,那么优点的表达则需要不断外化人际交流。与自己对话,只要够深,自己就能懂如果想让别人明白你的优点,就需要在表达方式上下一些功夫。讲故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一是需要给优点找到匹配的位置,这个问题关系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我们的优点不会自动转化为优势的,这需要一个强链接。二是需注意认知和操作失调的问题,是执行能力,使优点发挥出价值的执行能力。
10.放弃型人格:不是100%,就是0
如果目标足够清晰,我们就知道那些欲望和喜乐,那些不舍和纠结,都是目标达成的干扰项,坚定地在人生里只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服务,这些困惑和矛盾都将简单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