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识改变命运想法读书
“读书无用论”就是个骗局:知识才是底层逆袭的唯一资本!

“读书无用论”就是个骗局:知识才是底层逆袭的唯一资本!

作者: 夜风其凉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00:05 被阅读462次

    最近有不少讨论阶层的文章,基本观点就是社会阶层固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寒门再难出贵子”,“读书白读、知识无用,学习改变不了命运”之类,对此自己也有一些不同看法,遂草成一文,愿能抛砖引玉。

    01 人的差异必然导致阶层的出现

    人虽生而平等,但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不平等。

    先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或生理的,包括身高相貌、体质优劣、智力高低等,比如我们常说的谁比谁漂亮,谁比谁更帅。

    后天的差异则是政治或精神的,它是通过制度来确立的,比如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权力大小等。

    阶层的出现,根源在于人的差异,但关键在于私有制的确立,这点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说得很明白。

    马克思说过,人的奋斗都跟他的利益有关。从目前看,最起码很长一段时期内,私有制是不会消失的,因为私有制能极大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像以前的吃大锅饭,最后搞得大家都没饭吃,那样社会是没法发展的,而包产到户却能解放人的生产力。

    这样就导致了有的人多得、有的人少得,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阶层就逐渐形成了。

    人天然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意愿,将财富与权力留给下一代也是动物的本性,因此,阶层出现后会慢慢趋于稳定。

    正是因为人的差异和私有制的确立,阶层的出现和固化都是必然的。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人的差异,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无趣无聊、没有生机。

    02 阶层的出现和稳定对于绝大多数人其实未必是坏事

    综观中国历史,有个颠簸不破的真理,那就是社会安定有序永远是个人幸福的根基。

    只要是军阀混战、兵戈四起或是社会动乱的年代,连人身安全都没法保障,经济更难发展,普通百姓不可能有幸福感。

    历朝历代出现盛世的基础都是国家和社会稳定。

    唐在安史之乱前、宋在靖康之变前,社会经过长期的安定发展,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程度,普通百姓生活水平都很高。

    唐时的长安是全球最大的城市,“长安城中百万家,罗绮冠盖满京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家家都是稻谷满仓,连平民百姓穿的都是丝绸。

    宋朝的司马光曾经痛心疾首说世风日下,连农夫走卒都穿丝质的鞋子,实在太奢靡了!《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原因,有杀人放火的,有触犯朝廷律法的,有游手好闲图快活的,就是没有穷困潦倒吃不上饭的!

    在治世,社会在安定环境下经过长期发展,必然会形成阶层,而且阶层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出现颠覆性的大起大落,阶层流动性不会很强。

    而在乱世,随时会有颠覆性的大起大落,转瞬间“城头变幻大王旗”,乞丐可能变皇帝,阶层流动性非常强,难以形成稳定的阶层。

    但要知道,任何时候,风险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

    乱世出英雄,像刘邦、朱元璋振臂一呼,从流氓乞丐变成了皇帝;混乱的民国,杜月笙本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混混,却逆袭成为称霸上海滩的头号人物;文革动乱中,姚文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造反派,一跃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但大多数人,往往都成了牺牲品和垫脚石。刘邦称帝了,又有多少个陈胜、项羽丢了性命;朱元璋成功了,又有多少个陈友谅、张士诚兵败身亡。

    而底层的普通人,连性命都难以保全,妻离子散、忍饥挨饿,只能苟且偷生,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

    像索马里、乌干达等非洲那些战乱国家,不会存在什么阶层固化,连政府都经常换,到处是战争、饥荒、瘟疫和死亡,全国人都很穷,只能为温饱苦苦挣扎。

    阶层的出现和稳定,说明这个时代是安定有序的,至少你不用担心知身家性命、衣食温饱和财产安全。

    所以有句老话,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只有像慕容复他爹慕容博那样的野心家,才会希望世界大乱,好从中渔利恢复燕国。

    没有人想回到过去,焦虑的人只是遗憾没赶上那种风云变幻时代的巨大好处,却忘记了那时的巨大风险。

    03 底层上升的通道不可能完全关闭

    老子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人类社会,马太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寒门一辈子奋斗所得的,往往还不如上层精英与生俱来的。

    一个农民家庭奋斗几辈子,也绝对赶不上王健林给王思聪的一丢丢;农民的孩子和“王思聪们”一起去创业,哪个更容易成功,这是不言自明的。

    上层会竭尽全力保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以避免被别人取代和占有。正如秦始皇一样,梦想着秦帝国二世、三世乃至万世,江山永固,天下永远是他一家的。

    这就是老子说的“人之道”。

    但“人之道”上面还有个“天之道”。

    任何时候,如果一个社会阶层固化到丝毫无法改变、毫无流动性可言时,阶层对立严重,贫富分化悬殊,推倒重来、重新洗牌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当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奴隶们会起义、农民们会造反、工人们会革命,这并不符合上层的根本利益。

    聪明的富人应该救济和帮助穷人,这也是在维护富人的长远利益。像明末的福王朱常洵,只知敛财挥霍,大敌压境也不肯拿出一点钱财来赈济灾民,也只配让人享受“福禄宴”了。

    即使是为了上层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允许一定的流动性,让底层的佼佼者有一条上升的通道。

    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由官本位思想主导着,阶层的上升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官职,所以就有了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十年寒窗苦读,虽然希望很渺茫,但总是有出头的可能。即使考不上,你也只能怪自己笨、不努力,怪不得上层精英们。

    画一张大饼就能让无数的范进们,千军万马去挤一条独木桥,头发白了还要削尖脑袋去考科举。多么高明的制度,也只有聪明的东方人才能发明出来。

    这条路并非上层真心实意接纳底层,同样是由人的差异决定的。

    人的差异表面上看是财富地位、品味追求、生活方式,本质上却是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的不同,知识层次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这也是上帝的公平所在。因为人的差异并不能完全继承和遗传,你可以把财富、地位传给后代,但你无法把你的知识、能力等原模原样传给下一代。

    比如,即使有老爹的《相马经》,伯乐他儿子却只会按图索骥,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枭雄刘备即使给儿子请了最好的导师,阿斗也还是堆扶不上墙的烂泥;大诗人白居易的儿子可能是个白痴;李双江的儿子可能歌唱得也不怎么样。

    上层可以给后代最好的教育,但教育虽然很重要,却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绝对的。孔子那么大的教育家,3000多弟子也才有72贤人,没上过一天学自学成才的也比比皆是。

    而且,事物都包含着对自己的否定,就如人一样,出生后就一步步走向死亡,任何事物运动的方向都是自己的毁灭。

    上层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味追求特权、维护既得利益,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掘墓,弱化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比如,满清入关后,上层接受了明朝降将洪承畴的建议,“以汉人养旗人,不令旗人营生计”,从此八旗子弟衣食无忧,生活迅速腐化,旋即丧失战斗力,不得不靠以汉人为主的绿营维持统治。太平天国兴起时,八旗兵、绿营兵和满族官员早已烂透了,才会有湘军和汉族官僚的崛起。

    而底层那些天资聪颖、勤奋努力、运气又好(这个很重要)的人,承平年代也可能成长为朱买臣、张居正这样的人物。

    当上层逐渐腐化堕落时,底层上升的机率将会越来越大。

    治国理政需要干才,皇亲国戚可以虚居高位,但宰相和各级官吏必须是能干事的。据统计,中国自唐朝以来的宰相,有一半以上都来自平民。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就是这个原因。

    04 上升的道路往往是狭窄且艰险的

    阶层出现后,上层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维护其稳定性,比如官吏选拔制度、户籍制度、学籍制度等,用以限制阶层的高流动性。也就是说,进入体制必须要有一定的门槛。

    包括那条为底层上升留出的通道,不管是举孝廉、考科举还是别的,都是设计好的一种制度。

    存在上升的通道,并不代表这条路会畅通无阻。

    这条路只留给那些愿意接受上层规则,能力突出又能为上层所利用的底层佼佼者。

    比如,天赋有如李白的,才华有如司马相如的,美貌有如杨玉环的,自然能够为上层所接纳。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个意思。

    上层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这些都是无数人觊觎的,随时有可能被人抢走,他们会有比较强的危机意识和警惕意识。

    正因为如此,对于上层来说,最稀缺的是“忠诚”,所以上层才会讲究血缘、裙带、地缘等种种关系,用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来共同捍卫既得利益。而对于外人,越是能力突出的越要防范着你。

    对于底层来说,要想上升首先要表达“忠诚”,接受上层的规则,然后还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证明自己的用处,甚至要把自己的人格尊严、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勤奋汗水全搭进去。

    而且,这也并不代表你能够进入核心,真正的成为上层一员。

    李白、司马相如得到的都是闲职;马嵬坡上,在江山和美人面前,唐玄宗还是选择了赐死杨贵妃;梁洛施虽然为李家生了三个男孩儿,最终也没能嫁入豪门。

    历史上,又有多少人削尖脑袋挤进官场,最后却被无情抛弃,人头落地的都不在少数。

    上层留出的这条路虽然可走,但绝对是无比艰难、异常艰辛的。

    是知难而进,奋勇向前;还是望而却步,甘愿沉沦。这需要每个人作出选择。

    前进尚可能有出头那一天,沉沦则永无翻身之日。

    05 “知识无用论”错在哪里

    自古以来,社会上便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近年来“读书无用”“知识无用”的言论又沉渣泛起。

    可怕的是底层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这无疑是自毁长城。

    为什么?还得从上升通道说起。

    对于上层来说,既给底层留出一线希望,又从思想和手段上来限制底层,这最符合上层的利益。这也是上升通道的一大特征。

    比如,明清的八股取士。一方面,那些圣贤言论,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接受“君君臣臣”的忠君思想,根植大脑无法改变;另一方面,八股这个东西不仅没什么实际用处,还能禁锢、摧残人的思想,让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对于上层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清朝的鄂尔泰说了句实话:“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然牢笼志士,驱策英才,其术莫善于此。”

    你想上升,首先就要接受上层制定的规则,按上层的套路来。

    对此,大多数人都始终被蒙在鼓里,少数人虽然能看透,但仍然无法自拔,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跳出圈外。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从底层成功逆袭到上层的,没有一个是不读书的,也没有一个只会死读书的。

    当然,天赋异禀者除外,如刘邦的用人才能,韩信评价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其实,韩信的用兵才能,也是天赋使然,别人很难学得来。

    读书才能跨进门槛,不死读书才能跳出圈外。

    不管是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凡是取得大成就的,都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但又绝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他们都掌握了规律性知识和方法,甚至是自成一家。

    看看历史上的名臣贤相,真正考上科举后,又有几个是按照孔孟圣贤的话来立身做人、治国理政的。

    “外示儒术,内用黄老。”那些有为的知识分子大多如此,而海瑞那样的书呆子永远也不可能明白。

    说知识无用的,一方面,完全坠入了上层编织的罗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上升的路本来就很艰难,自己没学明白,没取得成功便妄下结论,误人子弟。

    不是知识无用,而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你没学到。

    曾经让无数人满怀希望的高考,现在有很多人感到失望,底层有些人甚至放弃了高考。他们只看到了很多人上了大学并没有改变命运,不少上差学校的毕业即失业,连工作都找不到。

    其实,那是因为在学校里学的大多数知识都是没用的,基本是些过时的信息类知识,仅靠课本里那些东西是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

    但这绝不是说可以不要高考,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底层上升的最重要渠道,只是高考胜利并不代表就可以改变人生。

    对于底层来说,当然需要高考这样的门槛,但更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无疑等于“自杀”。

    06 真正有用的知识通过未来

    这里,想强调的一点就是,真正有用的知识不仅可以让你在从底层上升的狭窄通道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打开另外的道路。

    翻看历史看一看,每一场“革命”都诞生一个新阶层,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暴力革命,而是指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加入WTO是一场革命,互联网也是一场革命等等,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革命。

    每场革命,开拓创新走在前列的,紧跟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都成为了受益者,目前的BAT等互联网公司莫不如此。

    他们在发展和壮大中所需要的知识,绝对不是能够简单从课本学来的。他们不怕犯错,他们敢于探索,他们在失败中获得了真正有用的知识,所以他们赢得了未来。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我们不仅要掌握那些信息类知识和表象类知识,更要掌握规律类知识(知“道”),学会运用的方法(通“变”),永远和时代潮流走在一起,“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然,这条路也决不是一帆风顺,同样会充满曲折。

    人生就是一场创业,怎么样活都是自己选择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根本不值得一过,与其在别人的规则下出卖自己,不如自己去走出一条路。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所以,从长远来看,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也不是有钱人的,而是有心人的,因为他们掌握了真正有用的知识。

    身处底层的人啊,千万不要放弃高考,因为那是一张必须得有的入场券;即使你放弃了高考,也千万不能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因为那是你逆袭的唯一资本。

    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去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

    至于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无用,怎样才能掌握学习有用知识的方法,篇幅限制,下一篇文章再说,敬请期待和关注……


    我是夜风,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或交流请添加微信:loveleslieev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Hugo的学习日记:分析很深刻,学习态度很重要。
      • 48f9cf28e21a:水浒传见解独到,知识渊博,古今纵横😇
      • 辜煋:读书无用论从一开始逻辑就是错误的,偷换了概念,又从具体的角度去论述他的有用性,读书是一种习惯和能力!你可以怀疑读大学的意义,但不能深陷其中,毕竟,大学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唯一且有效实现阶层跨越的纽带和桥梁。读书无用的盛行恰恰我反应出了当代人的焦急,恐惧和矛盾!
        夜风其凉: @辜煋 是的。最近看了不少关于阶层的文章,观点都太消极,容易误导人,所以自己写了一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加我微信交流:loveleslieever
      • 知唐奶爸:很棒很深刻

      本文标题:“读书无用论”就是个骗局:知识才是底层逆袭的唯一资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gi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