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担心债务危机吗?
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大把大把花钱吗?
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政府出钱,另一部分是大家帮助政府出钱。
政府出钱,比如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也可以发行专项债,还有一种方式是地方政府卖了土地,可以拿这部分土地出让的收入投资。
大家帮助政府出钱呢?有城投公司、银行贷款,也有社会集资和利用外资。大致来说,政府自己出钱的比例占到20%,大家帮着政府出钱的比例占到80%。
政府出钱的部分。过去,地方政府更多依靠土地出让收入,现在土地卖不动了,所以专项债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什么是专项债呢?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专门发行的债券。专项债的用途主要是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这些项目建成之后能收上来点钱,但收到的钱不多。中央制定的专项债的发放和使用管理规则非常严格,严到了地方政府不敢用、不能用的地步。
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这是政府真金白银,分地方政府出的钱和中央政府出的钱。中央政府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基建的投资,占全部政府预算内基建资金的比例还不到2%。
2. 越贵的钱用得越多
中国基建投资的一种独特模式:中央政府少花钱,地方政府多花钱。地方政府也不全是花自己的钱,会向银行借钱。借钱也不是自己借,而是成立平台公司,让平台公司去借。
基建投资的各项资金来源,先按借钱的成本给排个次序。融资成本最低的是国债,因为国债的信用高。排在国债后面的是专项债,专项债都有政府的担保,所以融资成本也不高。再接下来是融资平台,是各地的城投公司的银行贷款了。
谁来买这些城投债呢?都是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这些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当然是要图个收益,所以,城投债就必须提供更高的收益率,那融资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按照资金来源所占的比例排个次序。基建投资的各项资金来源里,城投债最多,专项债次之,国债最少。
要说中国有债务问题,那问题不是出在债务太高,而是出在债务太绕。
3. 中国会不会有债务危机?
美国的债务问题,最麻烦的是有太多的外债。过去美国发债,各个国家都来买。美国国债的利率又很低,相当于大家都在给美国提供低息的优惠贷款。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总是喜欢把美元当成一种“金融武器”,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冻结那个,别的国家就要考虑考虑,要不要减持美国国债了。
日本的债务问题,最麻烦的是积压下来,规模实在太大了。日本是发达国家里面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最高的国家,已经超过了260%。因为日本当年太怕欠债。20世纪90年代,进入“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就想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每一次看见经济稍有起色,马上就停用了。但病还没好,药怎么能停呢,于是,日本经济又不行了,又得政府出手,花的钱比原来更多,欠的债就越来越多了。
欧洲的债务问题,最麻烦的是内部不团结。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统一了,但各国的财政并不统一,遇到问题,各执一词。当年,希腊出现财政赤字,德国死活不肯出手救助,于是,本来是茶杯里的风暴,后来变成了一场金融海啸,一向以财政纪律严格著称的欧洲,居然爆发了债务危机。
一个国家的债务到底能不能持续,需要动态地去看。一般来说,看一个国家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中国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大概有多高呢?看国债,占GDP的比例只有20%,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加起来,占GDP的比例大概50%左右。算上隐形债务,中国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大约为70%。
只要是比例,就有分子和分母。分子看债务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分母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是怎么变的,是债务增加了,带动了公共投资,而公共投资就能带动经济增长,所以,到最后,只要分母扩大,比例就会缩小。归根到底,这是一场债务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赛跑,只要经济增长能够跑赢债务增长,就不会爆发债务危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