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武松打虎的时候,阳谷县万人空巷,武松成为了出民除害的英雄。大街小巷热热闹闹,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而今天,同样是万人空巷的局面,只不过,胸前佩戴大红花的武松,被手提两颗人头的武都头取代了。武松再一次为平静的阳谷县制造了惊天动地的大新闻。
相比较,曾经喝酒打晕他人,潜逃外在的小流氓行为。武松杀嫂子、诛西门庆是一场报仇雪恨、伸张正义、维护道德的盛世。为了给武大郎讨回公道,为了维护自己大英雄的形象,武松自然不能再次潜逃。不仅不潜逃,而且主动投案自首。说明事情缘由,自己的未来则完全交付了他人,交付给了舆论,交付给了法律。
武松正义凌然为兄报仇的背后,有一个小细节,武松杀了潘金莲,武松杀了西门庆,为何留下王婆不杀呢?
王婆最为谋杀武大郎的关键人物,其可恶的程度远超过潘金莲和西门庆。
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完美计划是王婆制定的。
潘金莲不敢失约西门庆的现状是王婆设计的。
毒杀武大郎成就金莲和西门庆的长久夫妻是王婆计划的。
处理武大郎的死后事也是王婆具体实施的。
可说,没有王婆的贪婪、歹毒、自私、无情,武大郎不至于死的如此凄惨,如此的不明不白。可以说王婆是最该被武松复仇之刃诛杀的人,可是为了偏偏武松的复仇之刃放了王婆呢?
或许武松有自己不得不放手的理由。
理由一:为兄报仇是正义之举,王婆是唯一知晓事情始末的人,她不能现在被诛杀
从叉竿打到西门庆的头,到毒杀武大郎。
王婆虽然扮演教唆犯,然实则是主谋。
为了让含冤而死的武大郎,死的明明白白,武松才选择大张旗鼓的为兄报仇的行为方式,才选择提着两颗人头投案自首,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官府为武大郎讨一个公道。如果王婆和潘金莲、西门庆一样一起被诛杀了,那么武大郎的冤屈不可能昭然若揭,世人也可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武松选择大张旗鼓为兄报仇的目的就没有意义了。
理由二:王婆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没有背景,没有钱财,她必死无疑。
武松为何选择以报私仇的方式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呢?还不是因为阳谷县的官府不作为。阳谷县官府不作为的本质就是西门庆的后台。一方面西门庆上上下下花了大笔的钱财,另一方面西门庆作为阳谷县的地头蛇,阳谷县很多官员得罪不起。不然,一起证据确凿的谋杀案,不会如此的难办。
而王婆不一样的啊。王婆的政治地位基本为零,加之又没有后台。像王婆这样的底层小人物,到了官府县衙必然得到法律公正的的审判。即便武松不出手,王婆也逃不掉。当王婆伏法受诛的时候,也是武大郎沉冤昭雪的时候,也是武松的正义之举得到认可的时候。
事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牢里取出王婆,当厅听命。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木头做的囚车),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节选第二十七回)
最终,一场由武松主导的刑事案件演变成了一场报仇雪恨、伸张正义、维护道德的盛世。武松也从杀人犯变成了为兄报仇的好汉。自此,武松除了打虎之外,为兄报仇也成为了好汉的另一层外衣。
王婆的留下见证了武松的“道德口碑“,诛杀了市井百姓的悠悠之口
阳谷县衙前热热闹闹的围观,证实了阳谷县的百姓认可的武松为兄报仇的谋杀事件,那么武松的杀人行为,虽然法律层面是错的,但是道德层面是对的,武松成为了道德层面的榜样,成为了百姓口中口口相传的英雄,武松的英雄影响不仅仅影响了明清两个时代,而且影响至今,诛杀了几百年中国百姓的悠悠之口。
王婆的被“剐“见证的百姓的价值取向,诛杀了阳谷县官府的法律之心
王婆自然是死有余辜的代表,可是武松的【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是不是也太轻判了些?不管为兄报仇站在何等的道德高度,武松所犯的刑事案件也是证据确凿。结果呢?只落得【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武松也成功的理由了百姓的价值取向诛杀阳谷县官府的法律之心。
也难道今天的中国的价值体系存在“诛身易,诛心难”的观点。
公众号:追悼红轩首发
原创文章,欢迎一起讨论,营造和谐的读书场所!
喜欢的话,关注,点赞,每天分享不同的读书感悟!
参考:
《水浒传》
《会评本水浒传》
《水浒全传》
《水浒传》张竹坡点评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