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度百科,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综合一下找到的资料,我对拖延症的定义是:
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就是这样,当你拖延之后产生了焦虑、抑郁症、负罪感等负面情绪,这才可以教拖延症。而拖延症又区别于懒,懒,懒是不会出现负面情绪的。更甚者,偷懒之后,还会出现心理愉悦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当你因为拖拉而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就要引起注意咯。
话说回来,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数据归数据,个人觉得拖延的实际社会占有率可能更高。所以把拖延症说成一种“社会病”也不为过吧。覆盖范围虽然这么广,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什么病。但医院也并没有开设专门治疗拖延症的科室,但拖延症的的确确影响了很多人,这种影响很多情况下还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就像温柔乡中暗藏的杀机。
拿自己举例,今天是交稿的日子,其实昨天傍晚就计划动手写一下提纲,把文章的框架搭好。但坐在在电脑前看看时间,还早,才6点多,先看会新闻吧,于是刷了一个小时的油管视频。忽然想起昨天计划做蛋糕吃,于是兴匆匆跑到厨房花半小时做了个戚风蛋糕烤上。重新回到电脑前,边等烤箱倒计时,边找点电影看,然后找到一部电影看了起来。一直这样到10点多,才不情不愿的开始整理写文章的资料。半小时以后看看时间已经11点多,心想反正明天才交,明天再写吧。
看看,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我也有,其普及程度相当之大。但我不会对拖延症带来的危害做一些危言耸听的描述。市面上很多写拖延症的书籍基本结构会是这样:先告诉你拖延症是怎么回事、分哪几类;接着开始吓唬你拖延症的危害有多大。影响人生,悔恨终生之类的词拼命往上搬,整个就是把拖延症往绝症上说的节奏。然后给你分析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解决办法有哪些。这些书籍不能说完全无用,只能说谨慎读之吧。
在我的理解来看,拖延症并不是什么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执行力不足,或者是时间不够用等问题。抛开表象看本质,总结起来就是“害怕”。怕失败、怕承担责任所以拖延,怕某个工作太烦、太复杂、占用时间太多所以拖延,怕结果不够完美所以拖延,怕做决定所以拖延,更有甚者,怕成功所以拖延。这种种无形的行动障碍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拖延症。
面对这样的“害怕”,两点建议:
1)识别真实的障碍和虚假的障碍。
哪些障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哪些障碍是虚张声势的,甚至是自己无中生有的在我们行动之前需要区分一下。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难的只是跨出第一步。当我们把眼前的障碍想得太庞大、太漫长时,我们会害怕、会拖延,但是如果不去想这么多呢?就是盯着眼前,此时此刻我就迈出一小步,行不行?你一定行。引用《微习惯》作者的做法,我们可以为每一个任务设置一个微小的起始动作,用行动来侵蚀障碍。
2)正视拖延,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
有本有趣的书《拖拉一点也无妨》,作者叫约翰·佩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书中提到的方法说起来有点搞笑,那就是想办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举个例子,他说我曾经因为欠出版社一篇稿子,一直拖一直拖,一到我想到要干这个事我就头疼。那我就怎么办呢?我就跑到宿舍去跟学生聊天。然后时间一长,我虽然那本书,在出版社眼里我已经是臭狗屎了,但没关系,学生突然喜欢我了,我突然成为斯坦福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老师,因此还得了很多奖。他说你看,这不是很有价值的事吗?这就叫结构性拖延法,就是叫祸水东引。
结构性拖延法: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互相之间拖延。
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跟自己玩心理游戏。想拖延?OK,可以,那就去做别的事。但是,别为了拖延去做些刷抖音、玩游戏、聊微信之类没有多少营养的事,那真是纯粹浪费时间,这样的一天你将过的毫无价值。当然,劳逸结合也很重要,长时间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娱乐还是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