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起源:
安然公司前身是美国休斯顿天然气公司,20世纪80年代的主业是维护和操纵横跨北美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网络。1985年,与北联公司合并,更名成为安然公司(Enron)。
发展历程:
1985年后,安然公司开始转变主营业务。
放弃之前经营的石油和天然气采购,销售,传输的这一块业务,斥巨资转为金融,水电,通信,网络,电子等,想全国,乃至全球进军。
1986年,眼光瞄向金融领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将能源商品金融化。
成为一个经验金融期货,期权的金融公司。
1990年后,开始将经营领域投向国际。
跨国并购水厂,电站。经营范围覆盖北美,欧洲,印度,中国。并在各国各地不断设立子公司和合作公司。
1999年,借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独立的全球第一家商品交易网站---安然。
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能源,期货,期权等衍工具交易。
2002年,安然公司申请破产。
安然公司从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从一个地区性的能源供应商迅速演变为一个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其他商品交易商。
根据公司年报,1986年安然公司销售收入为86亿美元,1996年达133亿美元,2000年则上升为1008亿美元。该公司曾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名列美国第7位和全球第16位。并在美国连续6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
在倒闭之前,安然公司的业务涉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高达2.1万人。
公司核心文化:
安然的核心文化是利润,甚至是对金钱的贪婪。
安然追求的目标是“高利润、高股价和高增长”,《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正是因为安然公司的高管们建立了以利润增长为核心的文化,安然最终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而经理们才有很大的动力去冒险。
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美国经济转型十分痛苦。安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此时市场上资本十分充足,不知道投资在哪里。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基础电力和能源都是资本大佬喜欢的保险投资项目。但是获利几乎也不太可能。
此时安然公司提出的 “能源---金融”计划,令全世界金融界都大吃一惊。大家都觉得是个划时代的大胆设想。主持这个设计的金融界大佬对其信心满满。
结果,安然公司的这个计划,当然成为了金融界投资资本的首选。
“能源---金融”计划,企图让全世界的能源都纳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规避美国在未来受到他国的能源限制。
这点正符合当时美国当时的发展方向。该计划受到了美国政界,商界,资本领域的大力支持。让安然公司在十年间获得大量廉价资本和政策支持,得以快速发展。一度成为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型企业。
这个计划本质上,就是让电力和天然气,在全世界都被政府管制的产业自由化,然后将它变成粮食期权一样可以进行交易,这样一来,电力和天然气就成为了金融交易的工具。
从长期看,美国一旦建立起这样的体系,全世界就会模仿,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能源交易中心。然后理所当然地运用金融手段去控制全球的能源市场,进而避免本国的能源危机。
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安然公司作为先行者必然会成为全球的霸主。
破产经历:
安然公司建立了以能源为工具的金融交易体系,实质上形成了一个以自身利益为主的垄断。加上内部以盈利为取向,在电力买卖中太高价格,造成在美国加州电力紧张局面。引起了企业家和民众的愤怒。
2001年下半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出现半衰退。安然公司的正常基础通讯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引发人们对安然公司业绩的关注,加上与子公司之间不明的关联交易被公开纰漏,调查安然的序幕渐渐拉开。
利用对子公司的控制,隐瞒债务。
与子公司关联交易,人为操纵利润。
与安达信事务所进行利益输送,进行财务造假。
随着这些信息被一一揭露,安然公司的信债评级被评为垃圾债。安然股票暴跌至0.2美元。市值蒸发严重,资不抵债。最后申请破产。
分析反思:
1)公司业务主体要突出,不能一味搞业务多元化。
2)不利于主体公司的子公司及时剥离。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把他整合成第一第二,要么关掉或者出售。
3)公司经营之道,不能只看利益而法律不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