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老是赶时间:早上要赶着去上班;上班了要赶着完成各项工作;下班了要赶着回家;回家了要赶着弄饭弄菜,然后玩会儿,又赶着睡觉休息……赶时间是不好的,总是害怕差一两分钟就会错过重要的事情,所以赶时间的时候,人的步伐匆忙,心头急躁,脸上也满是焦急,而时间被事务绑架,根本不属于自己。
但这次我不赶时间。
这是要去江津工程校去上课。晚上六点钟开始,只要五点钟之前到,时间就绰绰有余。
我下午两点半出发,两点五十五就到陈家坪汽车站。本来有一班三点钟的车票,但我不想这么赶,于是买了三点半的车票——反正来得及,就慢慢地等呗。
我把沉重的包卸下,舒服地坐在椅子上,然后喝一口凉水,一边闲闲地看着过往的旅客,身上的热慢慢散去,躁热的心也慢慢静下来。心静好观物,我就拿出《读者》来看。随手翻到一篇文章,一个叫李南京的作者写的《模糊如诗》,文中讲他去芬兰首都达赫尔辛基游玩,遇到雨天,不赶时间,坐在电车上,慢悠悠地透过雨窗看城市景色。于是,他感受到了雨窗的韵味,并做了细节的描绘:
那雨水顺着玻璃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城一条线。这点和线总在不停地交换形状,变化无穷。街道一边的古典建筑、行道树若隐若现,街道另一边的湖水、船舶、桅杆模糊不清……
你看,这样的雨窗多美啊,我在这艳阳天里,也似乎感受到了几丝雨的凉意。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一首从小背到大的杜牧的诗歌:
山 行
远处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在山中行走,大概也是不赶时间的,所以他可以边走边看路上景色:有远处高耸的山,山间有白云,白云生发的地方,还有几处人家。而最让他喜爱的,是漫山火红的枫树林——反正不赶时间,就停下车来,林前驻足,慢慢欣赏,细细把玩,切切品味,直到眼睛喝饱了火红的色彩,夜幕降临,杜牧才离去。这一天,时间是属于杜牧的,在这样闲慢的时间里,他的眼睛浸染了山水,心灵滋生了诗意,于是就浇灌出了这首千古名诗。
是啊,“慢工出细活”,只有慢下来才能沉出美好的事物。就如苏轼在《猪肉颂》里说道,做东坡肉讲究文火慢炖,若是急了,就享受不了这番美味,所以,要“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美食不是催出来的,是等出来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人生的滋味,也是在闲慢的时间里炖出来的。
有了这一分感悟,心觉畅然饱满,它将会指导我以后写作、工作和生活的心态及节奏。而这时也快发车,于是我合上书,背起包,不急不慢地去乘车了。
2019/04/24 09: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