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九字真经:我错了,就按你说的办!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多沟而不通的状况,因此引起的误会、矛盾、纠纷,比比皆是。我发现,这九字真经一用,一半以上的矛盾就解决了。
李笑来,原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有一次谈到说话这件事时,提到他在新东方的一个同事叫张旎,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有一次李笑来问张旎:“其实我真的很羡慕你,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张旎很认真的回答“我妈妈是个很厉害的销售,她是我见过的最会说话的人。我记得,刚上学那会儿,我妈妈天天纠正我说话,基本的句型就是‘你要表达的是这个这个吗?那你应该这样这样说’,后来就这样喽!”
看来,说话是可以学习的!虽然很难,通过“刻意练习”总会有效果。
给大家推荐几个案例,供参考。
案例一:万能回复
美国作家及播音员亚历山大·伍尔科特对对其节目持有不同见解的听众来信总是这样回复:“尊敬的先生/女士,你可能是对的。”
这个案例的启示,对于没有明显对错判断的问题,这样回答,即表现了自己的谦虚接受,也尊重了对方。减少了很多的无意义的争论,节省了时间。对个人成长来说,忽略了无益事件的干扰。案例二:同理心回答
一次,因为临时外派,他将客户上传的资料委托给了一位同事,但是,那位同事因故忘记。经理知道后很生气,对他发火到:你怎么能这样呢?这太不负责任啦。”这个时候,如果他说:“啊?我已经交给**了,不关我什么事!”“今天情况特殊,我委托的同事……”结果可想而知。他真正应该说的是:“是的,经理,你完全有理由对我生气,让客户准时得到我们的产品是我的责任,也是公司的生命线,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一定很失望,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很生气。”
这个案例,“他”态度诚恳地用自己的话重述了一下引发经理生气的事情。面对一个发怒的人,正确的姿态永远不是站在对立面,而应站在同一边。因为愤怒往往来自无助与无奈,所以,让发怒的人逐渐平息怒火,关键是让他多一个队友,少一个对手。案例三:用“三问”技巧消除对立
让我们来看一个编剧和制片人之间的例子。
编剧:你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所有人都喜欢这个结局。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这种语言模式是非常常见的。
看看如果问三个问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制片人:我不喜欢这个剧本的解局。
编剧:我知道了。那具体是哪些内容,你觉得不好呢?
制片人:我就是觉得那个女人不该那么演。
编剧:嗯,那挺有意思。她所做的什么事让你觉得不太对劲?
制片人:她拿起了一把枪,然后走到街上。我的意思是,她怎么就突然知道使用抢了?
编剧: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你觉得我们在之前的剧情中没有对这一细节交代清楚?
制片人:对!
编剧:那么,我们可以对前面的剧情进行修改,表明她能够使用枪。可能他父亲以前一直带她去打猎,或者她参加了自我保护类课程的培训。
这个案例,让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表达的未必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问至少三个问题,可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进行回应。多问三个问题,可以不让对话立刻变成一场战斗。还刻意给人留下非常通情达理的印象,甚至在这种对话中,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形成更好的金点子,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最后,再来看看那个微友对话,微友A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
微友A在群里发了一张学生上课的照片。(照片中的学生多数坐姿不端正,有托腮的、又趴在课桌上的、有伸长脖子的、有斜着身子坐的)
微友一:这些同学是怎样坐姿!
微友A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微友A@微友一:谢谢您的提醒!那天听课的专家也提到这个问题。学生的坐姿确实存在问题。今后我将对学生加强站坐行走等姿态的培训和要求,让孩子们养成良好正确 的站、坐、行走姿态,这不仅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健康;还可以让学生健美体魄; 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品格。再次感谢您的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