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将《秋园》一书读完后,心里堵得慌,勾起很多回忆,有很多话想说,可能用来表达的词句却又是如此的贫乏。
小说是作者已经80多岁高龄,在她60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给她带来巨大的悲伤冲击,彼时开始,她拿起纸和笔,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写作。以母亲的一生以及她们一家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的故事,记录下从1914年至2000年间,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经历。
书中主角就是秋园,1914年生于洛阳。
12岁那年,父亲去世;
18岁随夫从洛阳迁居南京;
23岁那年,兵荒马乱时期,拖家带口到了对她而言是人生地不熟的婆家湖南湘阴;
46岁那年,丈夫饿死在那个灾荒年代;
50岁那年,15岁的儿子赔三初中毕业回家路上被淹死了;
68岁那年,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时经二十年回到湖南老家安度晚年,直至89岁离开了她的苦难的世界。
1914年,至2000年,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年代,历经新旧社会变更、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摸索阶段、改革开放慢慢取得经济发展阶段。
小说完全没有从宏观角度做出评判或分析,只是记录着在这些背景下生活的普普通通老百姓的经历故事。
全书读完后,故事中的凄苦生活,大部分的时候就是如何吃饱肚子,与现实中的困难和苦闷对比,时而意气奋发没有克服不了困难,时而一阵阵悲凉从心底泛起。
除却时事造成的无法扭转的局面,当下的困难更多的是由于希望得到更多,现实反而是失去得越来越多。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各种变化,世世代代的芸芸众生为着生存、名利等各不相同的目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随波逐流着。
放眼望去,当今时代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有这个时代的愁苦和焦虑:债务、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这些就成了现代社会老百姓新的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