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完,都有高中毕业的学生们撕笔记本、烧辅导材料的报导,专家分析说这是孩子们三年紧张的高中学生生活太压抑了,总算熬出了头,来一次人性的释放。
释放未尝不可,为什么非要选择毁掉学习工具的方式?这里边没有对学习的仇恨心理吗?
如果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刻苦求学没有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深厚兴趣,反倒让他们对学习深恶痛绝,我觉得这不仅是教育的失败,也是孩子成长的失败。
这里不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外在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只讲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霸都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光凭兴趣还不行,还要有毅力,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这些仅凭兴趣是无法保持的,是基于对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正确认识。学霸不光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应该是人类甚至动物的天赋。学霸还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要成为那样的人必须走学习这条路。所以他们会在这条路上坚持,不管它有多难,其实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大部分孩子,一方面是迫于家长老师的压力,一方面自己也并不是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所以也不想轻言放弃。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学霸的目标明晰、坚韧不拔,所以遇到作业多、遇到难题、遇到不喜欢的老师,就会抱怨、发脾气。他们说学霸也会抱怨,也会发脾气,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学霸抱怨可能只是想和他们有共同语言,学霸抱怨后是坚守,他们抱怨后是放弃;学霸也是人,当然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他们发脾气的时候非常少,不似一般学生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时候想想孩子们也确实不容易,十多年只做一件事情,还是在高强度竞争的压力下进行,还要让周围的人满意,没有从心底的坚守还真无法坚持那么长时间。特别是到高中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还特别不喜欢自己的看法与别人的“撞衫”,表现出来就是逆反、发脾气。
发脾气归发脾气,发泄一下情绪可以,但不能因此改变对学习的看法,进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孩子越大,应该对学习有更加清晰的认知。遗憾的是,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教孩子学,却很少教孩子问什么学,或是仅把学习的目的圈定在功利二字上。孩子对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自然就缺乏坚守的毅力,遇到困难怨天尤人。
学习是需要用一生去坚守的事业,对学习,只应该喜爱,而不应该怨恨。没有谁能将一件从内心里怨恨的事情做好,更没有人能骂着街考上清北。
况且,考上清北也不是人生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