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荇深处寄相思

作者: 一杯老酒 | 来源:发表于2022-07-27 17:29 被阅读0次

    玩味《康桥》

    在近代中国诸多浪漫主义诗人中,特别喜欢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徐志摩的所有诗歌中,一直让人耳熟能详的诗歌,就是那首《再别康桥》。实在忍不住在这里全文摘录。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解读这首诗歌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歌写作于1928年11月6日。也有说是1928年8月。当年的12月10日,发表在《新月》刊物上。那么诗歌中的康桥,地名,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经在这里读书求学。他从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这里留学。造物弄人,也就是在1921年,16岁的林徽因在欧洲旅游,遇见23岁的徐志摩。徐志摩一见林徽因,就被她靓丽的外表,以及内里的才华所吸引。毕竟之前在国内,彼此都是顶尖的才男和佳人。于是乎,徐志摩情不自禁的写了《偶然》一首诗给林徽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其实在1915年就与张幼仪结婚了。但是,由于徐志摩,一直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和熏陶,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有了非常单纯的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他把英国剑桥大学所体现的文明,形成了他追求的康桥的理想,他把康桥当做是“生命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有原来的喜欢哲学,转变为诗歌。话题回到原点。写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徐志摩并没有真正得到林徽因的爱情,所以诗歌中饱蘸着无奈和得不到的落寞。整首诗歌28行,共分七节。每节四句。既有新诗的自由奔放,又有旧诗的排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毕竟中间有很多层意思。开头用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续使用三个轻轻的,足见诗人的低调,低调到有一种自卑,一种懦弱,一种把自己的心绪安放到一种匍匐的姿态。在这一节诗歌里,徜徉着多少美好的回忆,那些曾经的过往,就像西天的云彩,他不是不想带走,可惜他够不着啊。

    多少眷恋,依然缱绻在脑海里,不信你看,紧接着第二节,金柳、新娘、艳影、荡漾,既有绘画之美,又有韵律之美,写的如此深情,诗人通过奔放而又浪漫的想象力,非常巧妙的把眼前所见到的景物,糅合于诗人的情感中,缠绵悱恻。一咏三叹!不自觉中,读者早已被诗人设置的诗歌意境带入其中。让人欲罢不能。

    第三节继续抒情。软泥是柔软的,青荇是碧绿的,油油的是亮亮的,这一切都在康桥的柔波里,所以诗人心甘情愿做一条水草。第四节写景,通过写景,特别巧妙的把过去做了无痕对接。因为诗行里出现了梦的字眼,于是赶紧抓住,寻梦?撑着一支长蒿,向着更青处漫溯。也就是很随意且有目标的前行。满载一船星辉。这一句太浪漫了,你想啊,这一船星辉,既有现在的此时此刻,也有流逝的曾经过往,那些温馨的画面,历历在目,点点滴滴如何能够忘记?所以诗人想放歌一曲。他多想为自己曾经的理想放歌。毕竟现实很残酷,他没有放歌的理由,我以为至少有两点,让他非常沮丧,一个是这一次轻轻的来,事先并没有和他要看望的好友约好,所以扑了个空,没见着,情绪很寥落。其二,就是尽管徐志摩深爱着林徽因,但是,林徽因此时却爱着梁思成。所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就连那些夏虫也为他沉默。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这句话出自佛教《无常经》,就是说,一切的物象都是伴随着人的心情而转的,一切的情景皆有人的心情造就,一切的烦恼也是人心滋生的。

    最后一节重复开头的第一节。在整首诗歌里起到强调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当你再次重复朗诵最后一节的诗歌,便有一种无限怅然和落寞的心绪,涤荡着,回旋着。让你在咀嚼这种诗歌意境中,享受着清新秀丽的语言之美,节奏轻柔的委婉之美,和谐自然的情感之美。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新月派”诗歌本身就要体现“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徐志摩尤其强调音乐美。所以诗歌第七节一再重复,加重强调这种节奏感,起到音乐的余音绕梁的效果。也是新月派追求的“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于一种恋恋不忘的钟爱里,写下以上文字,权且算作是抛砖引玉。错谬之处,烦请大家不吝赐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荇深处寄相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bz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