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难一下子看清事物的全貌。因为,人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一切。
在自己的角度看。虽然看得深切,但是却看得主观,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由于人体所限,人必在物理上以自体视角为中心,看到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这有限的范围实在渺小。
人又都自恋,必然在维护自恋的前提下,有所看有所不看。
所以,一定程度上,人自己常常选择性失明,却不愿面对自己的视力有限,而是坚信自己的所见,坚定自己的判断。正如掩耳盗铃一般。
人,始终是关系中的人,而关系中总是有个对方。对方这个参照,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镜像。
从对方的角度看,是自我视角的很大弥补,能看到自己角度上看不到的很多东西。
从对方角度看。实际上是把自己当做对方去感受、去思考。这样就会躲开蒙蔽自己的“我为中心”视角和时刻维护自己的自恋情结。
站在对方角度看,是基于人的共性,感受对方的所见与感受,并看到“我”这个关系中的对象,在对方眼里的角色和价值。
如此,就把“我”与对方之间的镜像关系看了个通透。
此外还有个第三只眼,也可以叫做第三方视角,就是从局外人的视角看。
第三方视角,是把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于远处观看“我”与对方这对互动关系。
第三方视角,看得比较客观。它超越了关系双方各自的执念,以人性的共性和社会的规则为标尺,进行检视。
以上的三个视角,都是以“我”为出发点,而对方视角、第三方视角,都是“我”的分身。这三种视角都存在于“我”这个封闭的系统之内。所以这三种视角依然是不健全的,不足够的。
我还需要开放系统下的外部视角,也就是真实的对方视角,和真实的第三方视角。它们都来自外部的现实生活。
问题在于,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当我们遇到不如意时,常常会排斥真实的对方视角,和第三方视角,从而不能真实面对自己、面对关系、面对生活。
即使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还需要一种气度,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如此,我们才可能做到,在封闭系统内,以“我”的三种视角进行观察; 在封闭系统外,我与对方视角、第三方视角真实互动,并重视真实回馈。
一旦用好这五种视角,我们就能看得更全面,想得更通彻,做得更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