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中,只要和他人接触,就都有可能被他人评说、议论。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自己。
1.层次不同,不解释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认知不同的人,你和他解释再多也是浪费时间。
稻盛和夫说得好:“我从不做无意义的争执和纠结,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好好睡一觉。”
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你对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
每次遇到故意找麻烦的人,她立即打开小册子看一眼,然后心平气和地离开。
朋友以为册子上面,记着让人情绪稳定的秘诀,打开后发现只是当天紧急要做的事。
周国平说:“成功的人会在闲人面前认怂。并不是成功的人懦弱无能,而是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加值钱。”
不要浪费光阴去和根本没有信仰的人争辩,至少在他们一味固执,不愿意相信的时候。
那既不会使对方得益,反而有把自己也弄糊涂了的危险。
与其多嘴多事,招惹一地鸡毛,不如静心寡言,收获一方净土。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保持沉默,让自己远离纷扰,默默积淀自己。
2.清者自清,没必要解释
有一句话说:“对不相信你的人,你磨破嘴皮子都没用,对相信你的人,即便不开口也懂你的全部。”
有人问余光中:“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找你茬,追着骂你的人?”
余光中说:“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有人问作家蔡澜:“如何看待别人的议论?”
蔡澜回答了四个字:“不理没事。”
说人是非的人往往都有一颗搬弄是非的心,如果每一个都相信,那你的生活中就永远不得安宁。
面对他人的毁谤和批评,曾国藩有自己的做法:那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此事,不去直接对抗,而是反过来加强自身修养,这样一来诽谤的声音就会逐渐平息了。
他人的评价无论好坏,对我们都是一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真正优秀的人遭到他人批评指责时,不会意气用事不顾一切去争辩。
也不会清者自清置之不理,而是静下来反思自身,使自己变得更好。
3.解释,只会徒增烦恼
季羡林曾说:”好多年来,我曾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最近我才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诋毁和谩骂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他在名利中迷失了,有人怀疑他江郎才尽,但对于外界的评论,他向来是置之不理。
他把自己当做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看着自己身上落满花朵,也被掷满了石块。
他有自己的清醒:“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
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人。”
吴昕在一个节目上也曾说到:“看不上你的人他永远看不上你。他不会因为你今天怎么样了,他就会觉得你有了不一样。”
陈丹青说得好:“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不停地向别人解释,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
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对不相信你的人,你磨破嘴皮子都没用,对相信你的人,即便不开口也懂你的全部。
写到最后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话:
“即使你躺倒让别人踩在你身上走,别人还是会抱怨你踩着不够舒服。”
众口难调,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与其花时间解释,不如花时间取悦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活在他人的嘴中,更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夜读公众号:不读书教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