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妒的颜回 幸福的子贡 可爱的小老头

天妒的颜回 幸福的子贡 可爱的小老头

作者: 映月池上 | 来源:发表于2022-08-13 21:36 被阅读0次

转自头条号“基拉火烈鸟”(原创)

2022-6-19 07:39 · 来自内蒙古

子贡、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要论两人在圣人心中的位置,从后世的理解上看,颜回是要高子贡几个维度的。但圣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教无类”,“和而不同”。所以从为学的次第上来看,孔子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从感情上来说,颜回之于孔子,亦徒亦友,心灵上的同步让圣人觉得在这世界上,他有同类,他并不孤单。子贡之于圣人,亦徒亦子,虽然他不能与孔子同频共振。但其“憨憨”的性子,却让这个小老头总拿他开玩笑。(虽然子贡或许不自知,还“憨憨”地以为得到了赞赏。)

先说颜回。由于过早离世,留在世上的言论并不太多。但是从颜回“喟然一叹”中能够看出,颜回受教于孔子的那份欣喜与钦慕。世间赞美孔子的话语太多,以赞美孔子的话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的更多。而颜回的娓娓道来更像是,跟随一位长者,去领略世间的万千景象,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由于自己出类拔萃的见地很少,不能将圣人的思想发扬光大之,所以慨叹自己真是没用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蔫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样的有感而发,妥妥的一个小迷弟啊!

孔子对颜回,一样的惺惺相惜。“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人对于自己所达不到或者不容易达到的,都会有心中的暗许和称赞,圣人也不例外。“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不能用白话文的思维来理解。《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迁”,这里是变迁之“迁”而不是迁移之“迁”,是改变的意思,和后面的“贰”相对应;怒,超过的意思,和后面的“过”相对应。这样就好理解了,意思正是:不超越和无视现实条件,脚踏实地的从实际出发。),更是对颜回“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种“致中和”的称赞,是对颜回以现实为逻辑支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概括和欣赏。孔子对于颜回是知己一般的尊重。他启发了颜回,颜回也照进了他。孔子的逻辑高度自洽,他期望着有人能够冲破自己思想的边界,让自己可以到达更远的彼岸。奈何颜回短命,后面再也没能见到可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好学之人”了。再也无人可做自己的镜子了。

“更高级别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们喜欢孤独,而是在他周围找不到自己的同类。”孔子的哀伤可想而知,天妒英才,世界上最懂他的那个人走了。

回看子贡,他就幸福多了。孔子对子贡就很随意。孔子看到子贡只知道在见识上积累,而忽略了在心性上的磨炼。就刺激他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厉害啊?”子贡很直很谦虚:“我不如颜回呀,他能闻一以知十,我只能闻一以知二。我的见识不够啊。”孔子一听,我的天哪。一拳打到棉花上,没启发成功。气的鼻子一歪:“不如啊,咱爷俩都不如!”(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颜回)也孰愈? ”对曰:“赐(子贡)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也不仔细想想,单从见识论,老师说自己不如颜回,这不是气话吗。分明是在自己没有get到老师的点。没有明白老师是在说自己只在见识上下功夫,却忘了在心性上的磨炼。就像炼金一样,最重要的是黄金的纯度,而不是分量。一个掺杂了铜铁之类杂质的金属,哪比得上24K的黄金?炼出的东西再重也没用。

生活还在继续,有一天,子贡想在孔子面前展示自己思辨的精妙,就八卦起来别人的有无了。孔子斜了他一眼:“你行你上啊!看把你闲的(子贡方人。子曰:“赐(子贡)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受挨骂后开始反思了,他在想,我的格局怎么如此之小。去夫子那显摆,讨论别人的短长干嘛,有这时间好好学习不香吗。这里由衷的给子贡点赞,这确实是他为数不多的悟道。过了些日子,子贡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已经很压抑自己能言善辩的心了,怎么还是有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的?他想不通,去找孔子谈心。他说:“我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那么别人是不是就不会把想法强加给我了?”孔子告诉他:“孩子,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你是无法做到的”(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子贡)也,非尔所及也。”),“那有没有一句话,我可以一辈子照着去做,而不会有错误的呢?”子贡又问到。他实在是太想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了。在他的眼里,孔子是可以超脱一切的存在。所以,他觉得孔子一定是悟到了什么可以破除世俗障弊的密码了。孔子被这个徒弟的可爱给逗笑了,但还是尝试着启发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道就是恕道吗?!”孔子是想告诉子贡,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哪怕是当时被当做“忠恕”之道秘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也是个逻辑的悖论。如果有人所不欲的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到底是施于人还是不施于人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听完之后欣欣然,他悟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忠恕”之道,我这一辈子得道了!他对老师一拜再拜。孔子以为子贡顿悟了,子贡也以为自己得道了。这爷俩把酒当歌,不亦说乎。

第二天,子贡依旧沉浸在开悟的喜悦中,他要去找人分享。正好同学子禽来找他,说有个问题要向他请教一下。子贡按捺住自己砰砰直跳的小心脏说:“兄弟,说吧,哥和你一起交流学习。”子禽问:“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它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跟他说的呢?”

子贡一听,昨天老师给上的课正好用上,用“忠恕”来回答不正好吗。就说到:“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他老人家获闻各国政事的方法,难道与别人都不同吗?”(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听完,有些懵懂。感觉子贡的话很高大上,但要掌握起来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见了其形,又不知其所能。在子禽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个月亮,这月亮却还是是在水中的。

“咋样兄弟,理解没?”子贡一句问话把子禽从水中拉了回来,他不敢对师兄提出异议。因为他本身就一知半解,更何况子贡又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于是赶紧说道“子贡师兄高见,佩服佩服。”子贡很受用,一个酒嗝上来,愉悦的气息在唇齿之间弥散。与此同时,子张在与孔子对话。他问了和子禽相似的一个问题:“老师,您周游列国。对世间之事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您是福、智之人。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有福呢?”孔子说:“同学,老师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但就“福”而言,去得到他还是有些路径可以走的。多闻世间的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这样就少了许多疑惑。在理清头绪的同时,顺应现实地得出自己的观点,就会少有过失;多了解其他人的见解,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批判地接受。从而顺应现实地树立起自己深厚的见识,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继续印证、检验、发展。这样就会少有后悔之事。此所谓:多闻见,慎言行,寡尤悔,福就到了。”(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雅音袅袅,子张与圣人对坐,他仿佛看到了紫气从东方而来,萦绕在老师周身而不去。此情此景,子张想到八个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子贡的家里,子禽已经不胜酒力,瘫倒在榻。子贡还在吃着火锅唱着歌,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和老师一样伟大的自己,他封侯拜相,美名远扬。

过了些时日,子贡带着满腹的心得去拜访老师。他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只有老师的肯定才能更坚定他学而优则仕,留万事伟名的雄心壮志。那是他人生最大的价值。见到老师后,他不想这么直白的说出自己的心事,那样太功利。况且老师还没有致仕,直接说当官的事太刺激人,不好,不好。随即他灵光突显,抚摸着自己新得的美玉说:“老师啊,我这有块好玉,您看是把他放到盒子里好呢?还是找人卖掉实现我的,哦,不是,是玉的价值好呢?”孔子一听,这小子的内心还是被名利的猪油蒙着呢,怎么启发咋就是不开窍呢?生气的说:“卖了吧,卖了吧,把我也当个物件卖了吧。”(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呀,老师真生气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啊,我就是在问我是不是可以找个好主公,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没有影射老师您啊。子贡转念又想,会不会是老师的仕途不如意,而我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我真是头猪。他马上开口说:“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我说错话了,我有个姑舅爷的邻居的亲戚在鲁国国君身边当差,我先给您介绍过去,我的事后面再说,后面不说都行……。”“闭嘴!”孔子抚着胸口说到。孔子的心痛啊,他在呐喊:颜回呀,你在哪呀?你把我也带走吧,我受不鸟了。

好半天过后,孔子才缓过劲来,他语重心长的对子贡说:“孩子啊,你咋还不开窍呢?我刚给子夏说过,要你们做顶天立地的君子儒。不是要你去做别人器物的小人儒啊。”(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感受到子贡扶着自己的手在不停的颤抖,看着子贡一脸的懵逼。他内心里知道,这孩子是个好孩子。甚至在颜回走了之后,他把子贡当成第二个“回”去培养,他对子贡说的话最多,启发的道理也更深。无奈何名利的欲望一直随子贡而行。孔子感受到了自己的虚弱,他无力驱散贪欲的恶臭,而自己也被这恶臭所包围着。你说你不在乎名利,为何又用名利为饵诱惑学子们入世呢?还不是要成就你天下大圣人的美名?悲哀啊,我是要改变这“人不智”的世界,让“人不智”的所有人而“不愠”啊;我知道人无法清醒的认识自己,但我要努力让人不要因为无法最终认识自己而放弃认识自己的心啊!他在内心沉吟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良久,孔子说到:“唯!女(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他清醒的知道,子贡已经已经被“名色货利”的“小人之学”缠附了,他不再是自己“君子之学”的后代了。即便子贡醒悟过来,他那“名色货利”的狐朋狗友会放过他吗?与其脱离开“小人之学”,被小人怨恨、迫害,还不如让孩子安安稳稳的过一生的好(谁言圣人拳拳的爱子之心)。

子贡听完孔子的话,沮丧的对他说:“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始终是您的学生,我有那做得不对的,您就直说。”孔子思索良久,慈爱的说道:“汝,器也。”子贡一懵,心想:器?我是个啥?就又问到:“何器也?”孔子说到:“瑚琏也,就像你身上的美玉一样明贵。”“憨憨”的子贡笑了,他知道自己无法取代颜回在孔子心中的位置,但能做个美玉又何尝不是件幸事。唉,傻子贡啊。你面前的小老头可不是随便夸人的,你不记得他还说过:“君子不器”啊。他说你是器,那不就是花瓶吗。孔子耍宝,也都是满满的智慧。

功利归功利,然而憨直却也一直是子贡性格的底色。他可能无法理解孔子的“道”,但他却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孔子在他心中和颜回一样,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他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颜回是小迷弟,而那我是死忠粉,哪怕是个芋(愚)头粉。他没有曾参的自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也就少了后世对他的质疑。

与圣人知心的是颜回,得圣人爱子之心的是子贡。圣人对他的爱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是对子贡无所期待的爱。孔子曾尝试着开悟子贡。他知道,不是子贡悟到的,给了他他也接不住。就像《雪中悍刀行》中北凉世子所得的大黄庭一样。开悟失败,但孔子爱子之心不失。孔子不纠结于子贡非得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只要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可敬、可爱的小老头。

相关文章

  • 天妒的颜回 幸福的子贡 可爱的小老头

    转自头条号“基拉火烈鸟”(原创) 2022-6-19 07:39 · 来自内蒙古 子贡、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要论两...

  • 【南怀瑾老师】乐天知命的颜回

    乐天知命的颜回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

  • 穷不是一种病

    一日,子贡遇见颜回,想要作弄一下颜回。 子贡说:“颜回你怎么这么憔悴?病了吗” 颜回回答说:“不,我这不是病,我这...

  • 2018-06-22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

  • 人要不要谦虚?

    孔子问子贡说:“你与颜回比,那个强些?” 子贡回答说:“我呀,哪敢与颜回比?颜回听得一事,就能推知十事,我呢,听得...

  • 可爱的小老头

    今天班上遇到一个中老年男性病人,腰疼,他说疼到晚上睡不着觉。旁边一位陪家属看病的男性和他聊了起来,告诫他腰疼就要注...

  • 可爱的小老头

    【一】 一个 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听说他的孙子被幼儿园的老师给打了;他火冒三丈,当天晚上他就问他的孙子...

  • 可爱的小老头

    最近坐班车认识了新朋友录音,只要坐班车就一起七七八八的聊,所以聊的话题渐渐多起来,某日聊到了父母打电话的话题。她说...

  • 《论语》43处皆言子贡,孔子对于子贡的喜爱不见传记见于心。

    子贡虽然在种种关于孔子的传记里,略微有些轻,毕竟传记里孔子最喜欢颜回,包括孔子曾言子贡和颜回相比怎么样?这么...

  • (38/365)颜回和子贡的较量

    孔子的两个年轻弟子。他们年纪差不多,颜回比子贡大一岁。 颜回,孔子母亲家的老亲戚,应该是孔子的外甥辈。孔子最欣赏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妒的颜回 幸福的子贡 可爱的小老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fc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