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盛世之少年-李白

盛世之少年-李白

作者: coldwenxi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21:07 被阅读0次

    风骨神仙籍里人,诗狂酒圣且平生。

    开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万古名

                                        - 徐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也是在武则天执政的倒数第五年一个,一个注定不凡的人出生了,也许历史需要一个人完整的历练一个盛唐如是他:诞生了。

    01

    在公元701年到公元715年的这个14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一直都在构思一个不一样的李白:比如李白名字的由来:如李白七岁那年,其父亲想给他取一个正式的名字,于庭院散步考验李白作诗能力,见院落中树木葱翠,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李花的圣洁高雅吗?李父灵机一动故给他取名:”李白“;亦或如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所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亦或者李白为什么读书那么厉害,后人也揣摩了一个:李白小时后是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跟现在的熊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有一天在溪边玩,看见一个老婆婆在拿着一个铁棒,后面的事情大家知道的,李白若有所悟从此用功读书,这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然这都是后世所构思的李白的童年。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在15岁之前,他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他是幸福的,对于金钱对于物质方面是没有任何顾忌的,以至后世一直一种,自由任侠特立独行的一种状态活在了这个大唐盛世。

    02

            公元715年唐玄宗开元三年到公元724年,是李白积极武装自己的9年在这九年的时间中,李白的文武兼备,访名师,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他的知识的储备完完全全的超越了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

    成名要趁早,李白少时已经学富五车,并早已明白这个道理,先于715年作:

    明堂赋》、《拟恨赋》。

                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瞳曨。

    -《明堂赋

                玉颜减兮蝼螘取,碧台空兮歌舞稀。

    -《拟恨赋

    别说写诗,诗小儿科,大人们都是看赋的,看咱诗仙少时之作,先一改六朝的胭脂颓靡之风。你要是能完整的读下来我都跪着献上大写的服,特别是《拟恨赋》。他虽是模拟六朝:江郎才尽,江淹《恨赋》之作,但是满满的大唐盛世的正能量,对于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虽以往时代之俊杰写:”恨“,鞭策自己,但似乎一个盛世在对它呼唤:come on  boy .其声名以通过做生意的父亲、乡邻士人已经闻达于邻近的诸县乡野。但这又怎么是李白想要的生活了。

            公元718年开元六年,李白18岁,开始寻访名师,进行新的一轮的特训《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约作于此年。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问戴天山道士不遇,并没有打到李白这个好学的boy,他一直坚持着,相信自己一定能遇见的遇见自己的潜能开发者。

            他终于在大匡山中碰到了一生之师:赵蕤。赵蕤这个人物可不简单,唐代杰出的道家纵横家,可惜因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夫妇隐操, 不应辟诏”,就是这么一个连皇帝面子都不给的人,成为了李白的师傅,李白的心里是多么的推崇他师傅,这个师傅是多么的给力,可惜这么一号人物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并未立传,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却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李白:不知道,当李白辞别赵蕤师傅的时候,不知赵蕤有没有说:你这 “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03

            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24岁了,在古代亦或者在现代,这个年龄段的男人至少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孩子都应该会打酱油了,按照现在的生育政策,李白不折不扣不是一个好同志,国家都鼓励二胎了,他连媳妇都没有找到。那他的人生抱负了,我们后续在了解李白的婚姻生活的时候会讲到他那:突如其来的婚姻。在大匡山八年来,在今天医学专业本硕博也就八年出头,何况是继屈原1000多年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了:八年了,在深山苦学游历川东,李白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决定辞亲远游。到处浪......浪列个浪,浪列个浪......从此基本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了。

            一首《别匡山》一诉衷肠,在大匡山里压抑得太久了。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照这势头发展,李白怎么得也得弄个山头,自立为王,整日把酒当歌人生几何。但打小他就受道家所影响,十八岁弱冠李白便隐居深山,游历四方。弱冠什么概念?我们还在校园里打着军体拳的时候,这大哥就已经超然于世,出世修仙去了。而现在,决定带着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带着自己的佩剑去游历江湖了。

            江湖, 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这一路注定没有那么太平,不因他是仙,也不因他是李白,只因他走了一条江湖的路。

    文章已于2018-09-27修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世之少年-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f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