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由的定义总是不统一,
1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满足最原始的生存需求,像三和大神们(不上班、不打卡、不结婚、不买房,生活就是睡到自然醒起来晒太阳唠嗑)一样,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地自由自在。
2)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每天按照规律作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就是脑袋被门挤了,没事折腾自己呢?
我想恰恰相反,能够自我管理的人是将自由的做到了最理想状态。
1自律
不知为何,我们对自律有种天生的畏惧感,仿佛是要下定极大的决心才能做成的事。
的确,自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能够在不被情感引导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即做事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非感性所为。
如果我们做事是三分热度,过了最初的激情就无法持续再坚持的话,不是自由,因为我们时刻在想:我应该去做事了,虽然我不愿意。
自律的状态是你发自内心想做成一件事,而且达不到目标誓不罢休。
埃隆·马斯克
Paypal创始人 特斯拉CEO、Space X 的CEO、SolarCity董事会主席……
现在的马斯克是人们公认的成功企业家,硅谷钢铁侠,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被霸凌、怀疑、出卖……
对于一个改变世界,呐喊“送人类去火星”的人来说,被当成神经病好像是家常便饭,可笑的是这个神经病真的将他口中的话实现,朝着目标一步一步挺进。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车在风险投资人眼里就是汽车发烧友的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那个千辛万苦做出的概念车不过是高级材料的堆砌。
然而同一辆模型车在自学过工程学的马斯克眼里,就是闪着金光的宝贝——那正是他一直寻找的部分,这也就是马斯克与特斯拉结下缘分的开端,也是特斯拉成功的契机。
在马斯克公司里的工程师,个个是在跨领域的人才,这是在研发Space X等项目时被逼出来的能力。你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涨的热情去完成工作,又怎么可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对自己有用的技能呢?
这不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却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而且他们正在努力改变这个世界:在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地方,开辟人类新的生存地带。
2驱动
你已经有一颗想改变自己生活的心,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自律要求自己和自己对话,时刻监督自己。我们要克服的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惰性,还有与时俱增的妥协性。
小龚是我大学的同学,学的是景观设计,然而中国最好的环境设计专业却在沿海城市的大学。
——同济大学成为她的新目标。
当别人的大学生活是宿舍-食堂-教学楼 三点一线时,她为自己初步设计了“考研大作战”的目标。
除了时刻掌握同济大学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她根据自身情况报了软件班,并在校内辅修建筑学,订购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杂志。课余时间跟着系主任布置展览,积累干货,有大型设计比赛就投件参加……
上述只是重中之重的专业方面,为了增大被录取可能性,她在校内的学生会工作,大型志愿项目等并没有落下。
试问你在大学看到这样的人,是远离还是靠近,是唾弃还是学习?
确定一个大目标,从实现小目标开始,让生活进入正轨。
自律意味着自由,意味着你有能力、有计划地逐渐贴近自己的目标。当我们羡慕名人的利、名时,请思考自己要什么,能做的是什么,撕掉懒癌晚期、拖延症的标签吧,你不是没有可能做到。
3执行
小时候叛逆期,和妈妈闹的特别凶,晚上躲在被子里看美剧看到凌晨不愿意上学,早上妈妈掀被子起不来床。
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妈妈的苦口婆心:
“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不是你妈,是一个人的梦想。”
我以前当这是句鸡汤,一口干了跟没事人似的。
现在我知道,一个自律的人不会没事说我有多认真,他心中有着要完成的梦想,每天做的事不是工作,是乐趣。
没有见过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回来工作的状态,比之前好。——川久保林
这是李宇春在第四季《奇葩说》作为受邀女神的一句话,这是他向前辈学习到的一个经验。如果你热爱自己在做的事,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这时候不需要别人用皮鞭抽着你往前走,你就会自己跑。即使你不知道怎么迈步子,也会自己学习,向着前方一点一点挪动。
马斯克在童年就将市面上能见到的书都读完,寻寻觅觅最终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改善全人类的未来。
科幻小说可能不只是人们对未来的意淫,它可以成为现实,至少马斯克愿意这么干。
当我们在影院看《钢铁侠》大呼过瘾,羡慕嫉妒恨史塔克精密的头脑、庞大的财产时,现实版的钢铁侠经历了他人生的苦难、低谷之后振作起来,继续完成那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
每次看《Elon Musk》这部传记,明明不是讲述成功学,看完却比成功学来的更鸡血。
我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越来越清晰,每天早上可以早起一个小时来整理写作素材,晚上可以坚持夜跑半小时+
我不希望在毕业的时候,发现有的人已经生活独立三年,我却还在为三十天的生活费烦恼。拥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就像你爱上一个人可以全心全意地为他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