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至县城南的黑水峪口,原本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它的名字叫“仙游寺”。1996年11月20日,仙游寺和旁边的法王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为了配合黑河水库的修建,仙游寺的建筑被陆续拆除。随后,在旁边的高地上,按照曾经的风格,重建起这座仙游寺博物馆——
这里位于前往汉中的交通要道,虽然我多次从博物馆门前经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参观。2018年3月24日,我第一次走进仙游寺博物馆,不仅欣赏了仙游寺曾经的遗物,而且瞻仰了法王塔出土的舍利。
走进博物馆的院门,迎面的照壁上写着“终南灵秀”四个大字,背后镶嵌着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公元806年,白居易应举考试及第,成为周至的县尉,参观仙游寺之际,遥望渭河北岸的马嵬坡,感叹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有一块写着“玉女泉”三字的石碑,原本竖立在仙游寺旁的玉女洞前。在《周至县志》中记载:“玉女洞在仙游潭北,秦弄玉吹箫于此。”旁边的凤鹿柏,树龄已千余载,原本在仙游寺的大殿前,如今也被移植到了此地。
拐进西侧的小院子,在一栋两层小楼中,收藏着仙游寺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第一层为仙游寺舍利馆,展示着法王塔天宫和地宫里出土的舍利子;第二层为馆藏文物选粹,摆放着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
在仙游寺舍利馆内,以“浮屠之谜”为主题,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结合出土的珍贵文物,讲述了法王塔的考古发现经过。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为了安置佛舍利,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寺,并且建舍利塔安置。唐代达到鼎盛,明清多次修葺。1998年,对法王塔进行拆除之际,先后发现了天宫和地宫,出土十三枚舍利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法王塔天宫和地宫出土的舍利子,分别安放在两座宝塔形状的展柜中,通过玻璃观看,跟几粒米似的。由于是佛教圣物,所以禁止拍照!在旁边的展柜内,展示着天宫出土的石椁、鎏金铜棺、琉璃瓶;地宫出土的石函、鎏金铜棺、琉璃瓶等。
1998年9月17日上午,在拆到二层檐下第176层砖时,偶然发现了这里的天宫。天宫平面呈长方形,长约42厘米,宽约26厘米,深约26厘米。其中,放置着一个用黄缎包裹的石棺,石棺内放有一件鎏金铜棺,鎏金铜棺里面为三团黄绢,中间的一团内包裹着一个葫芦形的玻璃瓶,瓶内装有三枚舍利子。
1998年10月7日,发现地宫迹象。10月17日打开地宫,将其中的文物清理完毕。地宫由小平台、台阶、踏步、漫道、隧道、宫室等部分组成,长约7米,宽约1米,高约1.4米。地宫正中有一件石函,内有一具鎏金铜棺,棺内放有一件直颈琉璃瓶,瓶内装着十枚舍利子。
在第二层展厅中,以“胜境遗珍”为主题,展示仙游寺博物馆藏的珍贵文物,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包括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铁器等。
在仙游寺南侧的狮山北麓,有一处从龙山文化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遗址。那里发现多座房址和灰坑,出土大量早期的石器和陶器,以及少量的青铜器。从4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
1997年,在仙游寺的原址上,曾经出土了一件隋代的陶质鸱尾。它不仅体型巨大,而且做工精致,与昭陵献殿遗址出土的鸱尾极为相似。同时,还出土有莲花纹瓦当和手印纹砖,可见仙游寺在隋唐时期的崇高地位。
在展厅的结尾处,可以看到元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有仙游寺周围采集的陶执壶和“马上封侯”铜饰,还有清代守贞和尚塔出土的玉环和铜如意,以及“像镇弥勒”砖雕。它们见证了仙游寺最后的余晖!
离开博物馆之前,穿过北侧的院落,这里的墙壁上镶嵌着大量的石碑,不仅有隋、唐、宋、明、清时期的老碑,还有40余通现当代名人题刻。站在院子的中间,可以望到山上复原的法王塔,孤独地守候在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