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是不是决定性因素?
影响我们投资收益的因素 :本金,利率,投资时间。在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时间越长,投资收益越多。在这个特定条件下,时间早的有先发优势了。
而在知识方面,利率其实取决于你自己。即便你比别人早出发,如果你的利率不够高,甚至是负的,那么你也未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当你想明白这件事情之后,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利率”上了。读了多年书,结果并没有提高什么认知,学习多少年并没有解决自己想财富自由的问题。原来是因我的知识利率前期为负。我居然还是知识利率为负时大着胆子拿血汗钱去投资了!还有知识并不等于技能!
金钱可以产生负利息,知识也一样,想一想,长期的概念不清晰、思考不深入、操作系统未及时升级,是自己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我以为每天阅读,跑步,冥想会让我加快进步,其实这些只有养成的好习惯,好习惯并不等于能力。我并没有产出我的好作品。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这几年只能是感动了自己,但事实并没有多大作用!学以致用,用才是关键!----我们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前期已有的正确概念之上的。如果知识的每一堆砖有质量保证,就能有序地堆积起一面高墙。你要相信,你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未来的基础。如果你不能给未来创造“复利”,你就是在为未来创造“负利”。
不管是先发优势还是后发优势,最终都要做到提前进入,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没有提前进入也没有关系,对于一生来讲,什么时间都不晚,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利率 ,来等待时间回报 。---有些活在未来的高手,不光能够想到未来的发展,更能等到合适的时机,才真正采取行动。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机会,但没有想过时机是否成熟。比起把握机会的勇气,更难的是等待时机成熟的能力。
金钱的利息,感知上是金融机关来制定。而知识的利息,如何来判断?我想由本人最有发言权,有价值但不能量化。这个知识让我获取某种技能,这个技能让我与众不同,产生较高的单位时间价值,和原来同学比有价值。去年我不懂这个指标表示的内容 ,今年我能理解这个指标背后企业业务实质,和去年比有价值。---在知识方面,由于利率不是确定的,所以时间上未必越长越好。比如你的知识如果是“负利率”,那么时间越长,其实损失越多。站在这个角度,不必担心自己出发得太晚,重要的是一旦开始,就要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增长率,这才是硬道理。
脑容量基本上是有一定上限的,腾出宝贵的注意力学习吸纳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腾笼换鸟。---好像一本书中说我们大脑能记得就7-8件事,超过这个数量我们很难保持头脑清醒。也就是说精力有限,我们能做的事本就不多,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集中精力就做好这件事。--时间有限,注意力有限。如果你去复盘现在的成功人士,多半能发现,他们其实未必是最早出发的那些人。他们只是刚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并且有能力把事情做对。
“早知道就会好了”是自己思维方式不对造成的,因为不存在失去的机会,只是那时候你的认知能力不能发现、把握住机会。---早知道就好了,只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以前期积累不够的抱怨,抱怨没有用,从现在开始就行了。失去的机会就不是机会。---之所以会对此纠结不已,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早”其实并非决定性因素,摒弃了“我一定要早出发”这样的想法之后,你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上,不会再浪费时间纠结过去。而这恰恰是能让你把握下一次机会的最关键因素。
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无效努力 ,想想怎么打造好自己的产品,引导好自己的孩子算是吧!
二、独立损益表
损益表,简单来说,就是:收入 - 成本 = 利润。把公司的每个部门当作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损益表。
运用:如何建立收入意识和成本意识
第一,清晰知道收入来源,主要盈利的产品,如何创收,
第二,透彻理解成本结构,除了采购成本外还分摊公共费用及后勤服务部门人员工资。享受了公司资源就要承担公司分摊成本 。
思考:作为管理者你的部门,每个人的成本是多少?我算了下了除了工资,公司为后勤人员支付费用含社保平均每个月1761元。作为支持服务部门,我们的作为控制风险,节约可节约费用,所以日常过程欠款催收,存货呆滞清理,合同管控,费用审核是我们主要方向,在日常分析中会列出主要大类产品盈利能力,员工个人贡献能力,我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抵消我的成本让公司觉得用我很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