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最爱说的口头禅就是,穷死了。
今天买了双jimmy choo的鞋子,天哪穷死了,又要吃土了;去日本双飞七日游,天哪和他们比,我们真是穷死了;贷款买了个房子,天哪穷死了要开始做房奴了。但是,真穷的人从来不说自己穷。因为,他们可能真得一不小心就穷死了。
甘肃XX县的一家六口就真得穷死了。女人杀了自己四个孩子后就自杀了,男人安葬好了妻儿的后事,也在附近的树林里服毒自杀了。几天内一家八口死了六个,还剩下什么?52岁的父亲,70岁的奶奶,三头牛,和一间仿佛不该出现在21世纪的土屋。很多人都说这家人是穷死的,可能没经历过穷的人会笑笑说怎么可能。但是,我们真得知道什么是穷么?
王子第一次看到难以想象的穷,是在冯小刚的《温故1942》里,河南闹饥荒,人们穿着破棉袄,裸露在外的皮肤在风霜中皲裂,逃荒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奔跑,而是排着队死寂般悲壮地一路向西,而比死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人们眼里的麻木和绝望。
甘肃XX一家八口的院子里,除了门里隐约能看到的白色家具,其他陈设都让人恍惚还在大饥荒的1942年。这让还在纠结要不要换个iphone7的我们难以理解,现在真的还有这么穷的地方吗?可能我们都不知道有的农村都还没有通电通水吧?都不知道农村里还有人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吧?更不知道有些父母都没有让孩子上学的意识吧?那些国家级的贫困县区在中国依然存在着。虽然,部分农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但是,贫穷仍然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王子的大学室友,也是从农村考到大学的励志青年,上学的时候天不亮就要起来翻两座山去学校,他说他们同村有一个光棍,是个孤儿,被倒下来的土墙拍了一下,当时头就软了,用布简单包了一下就去了医院,医生说头骨碎了,需要几万块手术,但是他没有,就简单处理下回家等死,然后就死了。他说这样的事,在他们那里太常见了,有的老人得了重病,听说要花很多钱,可他知道孩子们穷,就上吊自杀了。穷人的故事好像都特别简单,有一天有一个穷人生病了,然后他就死了。
我们有经历过这种仿佛隔着年代一样的穷吗?或许有些人只能从爷爷奶奶那一辈感受到什么叫穷怕了。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被妈妈训过一次,因为她下班回家发现垃圾桶里躺着七八个新鲜的苹果。把我拎过来质问原因,我拿起偌大的苹果翻来覆去找到一个小小的洞,向她证明,你看这些苹果都坏了,不能吃了。但是,每次去奶奶家,他们家客厅桌子上永远有一块氧化发黄的剩苹果,我每次看到都会扔了,但是下次去一定还会有一颗吃不了又舍不得扔的剩苹果。穷已经成为根植于一代人内心深处的恐惧。
而我们对这种穷的无法理解,就像是这隔了两代人的苹果一样。我们因为不理解会生疑,会质问,你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赚钱?你穷为什么不比别人更努力?你穷一定是因为你懒惰,贪婪,自私!但是,可能我们都不知道,穷人的努力也是需要“资格”的。我们所说的努力只要多花点时间,多动动脑,多看看书,或者多花点力气,提升一下软件就叫做努力了,但是穷人的努力,可能连最基本的硬件都没有。王子大学门口有一个水果摊,卖水果的是一个独臂老人,每次路过校门口,远远的望过去,鲜艳水灵的水果们和他黝黑的脸永远在众多小贩中反差最明显,我们都会去他那里买水果。有一天有人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张照片,是他露着只剩一半的胳膊,在地铁站里乞讨的照片,同学都很哗然,原来,没有城管的日子,他在学校门口卖水果,有城管的日子,他就去乞讨。我们能说穷人不努力吗?他们也在努力,只是他们用尽力气的努力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和他一起卖水果的还有他的儿子,和我们这些大学生一样大的年纪。
穷有时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有人说再穷也不能穷思想。这的确没错,但可悲的是,穷人穷的就是思想。当穷人还挣扎在朝不保夕的温饱线上,穷人的大脑里就只有一件事情,如何活着,而不是如何体面的活着。他们也想要学知识,受教育,但是学校在哪?谁来教他们?他们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女?儿女又如何摆脱穷人的命运?有些穷不是和富相对的穷,而是和生相对的死。真正的贫穷就是惶惶度日,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未来和远方,真正的贫穷可能真就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