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火了孔乙己文学。
孔乙己是我上学时候学的一篇文章,也是记忆深刻的文章,可能是上学时候学的鲁迅先生的文章都要重点学习,老师讲的也就细致点。
那时候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我们没有人批评孔乙己好高骛远,没有人批评孔乙己不自量力、眼高手低,我们那时候学的:它讲述了封建腐朽制度下的读书人孔乙己精神上麻木不仁,迂腐至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虚度光阴,最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我们常常说环境影响人生,那么孔乙己所处的年代科举制度盛行,成为了生活在底层文人唯一能够巅峰的道路。就如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一样。
今天看到一个大媒体评论说: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我们读书最后只能去做一个不读书也可以干的活,那么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读书是为了更有价值的实现读书的作用,而不是把读书和劳动割裂开来,然后去批判读书人不愿意劳动。
穿着鞋子站在被太阳炙烤的大地上的人,就不要用穿鞋子站在那里的感受去批判光脚的人站在那里的人的感受。那些只知道批判却不愿意光脚试试土地有多烫脚的人,显得有点可笑了吧。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学习的文章,我们那时候看到的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毒害,是时代的病态,然而现在却成了去批判读书人的利剑。
到底是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拼了命也跟不上脚步,还是读书其实没用,又或者说读书人读的是书,也紧紧攥着书是不对的吗?跟上时代步伐的人对生活妥协,然后把书扔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