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普遍认为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应用于实践。正如庄子所说:“无用之为大用。”他认为哲学是给人精神的思考,让人在精神上获的信仰。哲学的价值不能忽视。哲学一般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从意大利文翻译而来,原意为爱智慧,是对思维的一种思考。另一种思考则是,对宇宙的认识,侧重于实体。
没有哲学的哲学,也就是说哲学是有范围的。例如:中国哲学,法国哲学,英国哲学,这些哲学前需要加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它不像物理,化学,它们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哲学主要思想是实体方向上的思考。
先简单介绍哲学的大体分为:宇宙论,本体论,方法论,知行论,价值观等大的论述方向。
宇宙论,先从问题作为开始,观世界和世界观的问题,而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认知世界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世界心。例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的宇宙观是把人结合在一起的,古人的天下便是宇宙,所谓的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近现代爱因斯坦对宇宙作了全新的认识。他研究细致的研究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从而有了相对论的产生。宇宙是有所发展。从伏羲氏开始,研究一天的阴阳,一天化为少阴,老阴,少阳,老阳,这是最早的宇宙,相对于眼前所看到的宇宙。老子认为世界是由道产生的,(把走路得道抽象为事物得道的哲学)。西方的神创论也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观点为:世界是由神创的,神是世界的最终原因。所有是神创物。
本体论,就是事物的本因,质料。在中国,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本源。相对西方而言,哲学就像是把事物照片实体拿出来研究,研究实体本质。在研究方向上有所较大区别,但两者最终原因,都落到是主体上,也就是一。如《老子》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为一。”去掉中间部分,道就是一,道是老子的哲学。它一直研究事物的本体。“人若赤子”赤子是人的哲学,赤字是婴儿。婴儿虽小,但他的手是非常有力量,常人根本掰不开。事物的本元具有巨大的力量。
方法论,主要是事物的相对像,即思维的不可能面(矛盾),就是平常所说的辩证法。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辩证法,也因此产生。在儒家,到家,兵家,的哲学争论较为突出。例如,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得。老子在福祸之间进行辩证。这是道家的着哲学观。相对于利来说,老子注重淡化,“事无事,味无味,为无为。”而兵家,“和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特别强调利的重要性。儒家的中庸,兵家是极阳,老子的极阴。儒家主张过由不及,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兵家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在内部也存在辩证,如老子的直与曲,汪与盈,曲与全。都存在相对面。“反者道之动也”。兵家凡事必杂于厉害,杂与利则有祸也,杂于害则患可解也。
知行观,先从西方的哲学的两本书开始康博的《纯理相批判》而后又发表《实践相批判》西方哲学的知行观是分开的。中国哲学把知和行并进。例如孔子的,“先行而后从之。”它是比较强调行的,到秦朝的董仲舒焚书坑儒,的做法是比较强调先知的,进行统治民众的思想。到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先知后行。发展有进展的是宋明理学家。程景朱熹,王阳明。二程的理论是比较注重知的,而朱熹有所发展在他的理论上产生行的重要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心论。产生了两者并重的思想,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同样重要。后期到了明末清出的王夫之提出知先行后。在行中可以兼职,知中却步不可以兼行。在行中求知。
价值观,儒道两家的思想都强调真,善,美,圣,群五种观点。道家认为真就是道,求真就是求道。在老子的理论中赤子就是得到的,虽然小但整日哭喊嗓子却依旧很好。婴儿是最真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洒脱。儒家也注重真,它对真进行了演化到诚。“真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真诚、真善。都是追求本真。善,合乎群体利益为善,不合乎为恶。道家说“天下皆知美之美者,斯恶也,善之善者,斯不善也。”儒家的礼乐是善的伦理表现。用礼乐来区分善。在儒家美和善是没有完全的界限。道家更注重道德的美,儒家偏向伦理性的美。儒道两家都有圣人。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家的圣人,是朴素无华,道法自然。儒家的圣人是凡人的楷模。群,社会性的表现。道家让人隐居山林,不出世。儒家可以做领袖,为官。
中国哲学前期一直处于西方哲学的笼罩下,相对于中国哲学有其独到的地方,中共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具有批判,打破旧世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中国话。用中国的语言解读。中国哲学具有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是最具有代表中国精神的。
哲学是给人以精神方导,让精神有所安置。中国哲学具有建设性。在当下具有较高领导向。又不或缺的替代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