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的故事

作者: 王老师_ff16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07:35 被阅读246次

商朝末年,殷纣王荒淫无道,凶残横暴,周武王领兵攻打纣王,响应的人非常多。农历十一月的一天夜里,周武王率领大军在河南孟津黄河渡,踏着皑皑白雪,跨过了黄河,一直向殷都去。

第二年二月,大军到达朝歌(殷朝都城)南郊的牧野附近。周武王为了进行作战前的动员,鼓舞军卒出兵攻打纣王的士气,举行了庄严的誓师大会。

在誓师大会上,周武王亲自发表了演说,演说中一条一条地说了纣王的罪行,说纣王上不敬天,下降灾祸,残害百姓,枉杀忠良。

周武王接着说:“商朝的罪恶,就像用绳子穿线一样,现在已经穿到头了,不能再增加了,老天爷也要诛灭他,纣王虽手下文臣、武将及士卒成千上万,但是他们相互之间离心离德,如同一盘散沙,千千万万颗心,分崩离析;而我有臣民三千,虽然人马很少,但大家团结一心,为消灭残暴的纣王作战,替天行道,这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三军将士,要同德同心,杀敌立功!”誓师之后,周武王便向纣王发起了攻击。

商纣王听说周武王率军来攻打,便调集了七十万大军迎敌,在牧野布阵等待。 空旷的原野上,周武王的队伍缓步接近对方,在一片死一样的家寂静中,单调的马蹄声和车轮的滚动声像沉重的鼓槌,击打着人们的心房,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决战的时刻来临了。

突然,一辆战车箭一般地从周武王军中射出,车轮声在茫茫的原野上激荡。四匹骏马拉着那辆坚固战车,车上站着一位大将。勇猛矫健,后面紧跟着一百多名勇士,像一群雄鹰,直接扑殷人的阵列,这位大将军就是姜尚。周武王的大军顿时沸腾了,周武王也亲率三百勇士,直取商军主力。

正当一场厮杀就要开始的时候,站在前排的殷军士兵,在周军冲上来的一刹那,突然掉转矛头,向后杀去,后面的士兵也都掉转武器。这时周军的大队人马赶了上来,殷军很快就败下来。原来纣王临时把几十万奴隶放出来,编成军队,又对他们不放心。排阵时,把他们放在前面,让可靠的士兵在后面督战,防止奴隶们作战时后退。这些奴隶早已受够了殷王朝奴隶主的压迫,怎肯为殷纣王卖命,所以周兵一到,就掉转矛头,反身攻击督战士兵。

这样一来,战场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周武王军打得十分顺利,杀得殷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纣王见大势已去,自己烧死了自己,商朝从此灭亡。

从此,周武王的演说中的“同心同德”就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故事中纣王与民众离心离德,最后国破身亡;武王与民众同心同德,取得了胜利。一反一正,两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民族内部团结,同心同德,该是多么重要。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成语“同心同德”出自《尚书·泰誓中》:“受(封)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所以,小朋友们,当我们的集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一定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同心同德,才能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哦。

   

   

相关文章

  • 同心同德的故事

    商朝末年,殷纣王荒淫无道,凶残横暴,周武王领兵攻打纣王,响应的人非常多。农历十一月的一天夜里,周武王率领大军在河南...

  • 德,十四人一条心,同心同德。全聚德,初创时十四人,德字少一横刀,表示同心同德。

  • 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 明天有另外安排没有时间画画了,所以晚上又画了一幅八尺整竹笋图“同心同德”,差不多的构图应该画了几千...

  • 同心同德

    我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也是被爸妈无限疼爱的小女儿。 哥哥打算在自己娃娃亲即将成亲之前私奔,和他的书僮一起,那个...

  • 同心同德

    没有硝烟的战争,病魔或者说受疫情影响的人为控制的斗争,都是令人可怕的战争。 在疾病面前,人性善恶提现的很明显,原来...

  • 同心同德的路上

    两天没写践行日记了,我观察到自己还是会经常的在执念的状态里。昨天婆婆和我说了一些话,我竟然可以平静的听完...

  • “同心同德”我画的竹笋图

    “同心同德”我画的竹笋图系列 我画了一组“同心同德”竹笋图系列作品,都是八尺整张整幅。 应该很少看到画家采用这样的...

  • 《易经64卦故事》第13卦天火同人卦-《管鲍之交》

    听故事学易经第13卦天火同人——志同道合,同心同德 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相...

  • 不可能了

    同心同德应该是不可能了 怎曾想是如此的结局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每天都有人哭,有人笑 这片湖水承载了多少愁怨和...

  • 新年同心同德

    没有璀璨的风光,但是有同心同德的生命,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但是有朴实无华的真情,没有花儿的艳丽,但是有蜜蜂的采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心同德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j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