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谈写作
个体叙事与自嗨写作

个体叙事与自嗨写作

作者: 达文溪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0:04 被阅读0次

    小瓜昨晚在日课写作组里提出了一个“个体叙事”的概念,这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虽然都是写自己,但是“个体叙事”与“自嗨写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以下是小瓜的讲课摘要: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而且你有你自己的一个知识机构,所以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就各有不同,大家的故事聚在一起也就呈现出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这也是记录的一个价值所在,你也许只写了自己的生活,但当大家都在写时,最后这些点滴的生活样本就会汇聚在一起,就成为这个世界的样子。

    个体叙事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从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来说。那么个体叙事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能在个体叙事上做什么呢?

    ”顾名思义,“个体叙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体,一个是叙事。

    所谓个体,就是我们不代表任何他人、任何集体意志,我们只是自己,我们用自己的视角表达自己有限的经历和感受。没有人是全知的上帝,作为个体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是有局限性的,我们需要带着局限性来表达自己,而不是抛弃它去追求完美主义的表达。如果你没有开始表达,你就永远是零。如果你没有坚持表达,你就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你的极限在哪,所以如果记录了,一定要坚持。

    第二个就是叙事。就是我们现在一些常见的叙事类型,比如说非虚构小说,这些可能很常见,那非虚构里面就有两大块,一个是媒体叙事,一个就是个体叙事。

    媒体叙事就是记者通过一个采访当事人写出来的一些各种各样的人的故事,像南方周末、新京报这样的大媒体,它都有很好的记者团队,记者的工作就是去挖掘去选题,出去采访,然后利用平台给予他们的这些人脉也好,各种各样的资源也好去采访各个阶层的人。那普通人可能不太有这样的机会去采访,如果不采访的话,我们写故事就可能是个体叙事。

    个体叙事就是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包括你自己的一些事,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可以写出很丰富具体的细节,因为普通人往往是被忽略的,大多数人身上可能未必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发生,那我们自己的故事其实只能自己去书写。

    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你愿不愿意为普通人立传,写他们的故事,有没有一个欲望告诉世人,告诉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作为普通人,我们是怎样在这个世界活过、爱过、挣扎过的,我觉得这些叙事都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就是首先问题在于你是否觉得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

    如果你觉得有,你就会开始记录,哪怕是从自己最简单的日常的吃喝拉撒开始,那也是你活过的证据。那我们在具体记叙时,其实我们会一步步的发现很多问题,因为一个完整的叙事,其实也是慢慢练出来的。你可能最开始写的时候就是颠三倒四,没有任何逻辑,然后还有可能就是你会不停的抒发感情,然后少很多的细节。

    像这些东西都是在叙事中需要去克服的。因为在叙事的文体里,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好情绪,不要过于自我感动,要把讲的事情讲明白,就不能被情绪所淹没。也不能无动于衷,或者自我贬低,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毫无价值,如果你自己都无动于衷的时候,别人就更不会看到你的故事的。

    就像我们从小写作文,我们会经常写到母亲,写妈妈会怎么样写,可能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套路就是开头先抒情,我的妈妈多么伟大多么慈祥,然后中间就讲她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最后结尾再来一个时间无情流逝,妈妈头发都白了,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可能就是这样的,就是我们一贯的一个写作的套路,是这样的。那如果你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的话,你会发现也许你的感情非常的真诚,你真的非常爱你的妈妈,但是你这样的表达方式,依然可能是有些苍白的,很难让别人产生一个共鸣的。

    因为你对你妈妈的感情,不管多么深沉,你对她的感情并不等于你能把她写的动人,这个中间一旦经过文字的这个转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稀释掉你的情感,读者就感受不到了。

    因为这些套话里,是没有任何更具体可感的细节,能够让人身临其境代入自己的情感的任何的故事,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它都是一条通道,让别人通过你的描述进入你所表达的世界,跟着你一起哭,一起笑。

    刚才有把野夫的《江上的母亲》发给大家,我们可以以这篇文章的开头来举例。野夫的母亲是像很多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她是经历过抗战,也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一代,经历非常丰富的人,就像我们的祖辈,父辈一样,因为每个普通人身上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时代悲剧。有人还活着,可能有人已经离开了,那野夫的母亲是在选择把孩子都养大成家后才主动去结束生命的,这个女性在大时代的碾压之下,非常顽强的保全了自己和子女的生活,最后因为年老老病,她不想再拖累孩子,于是就带着她一生的屈辱,选择了投江。

    那么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生命悲剧,野夫作为一个作者,他是怎么表达的呢?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它的开头。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

    又是江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象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野夫《江上的母亲》”。

    这个开头是非常容易打动人的,因为你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有非常强烈的这种情感涌动,在他的句子里,因为他的抒情并不空洞,也没有套话,他第一段就告诉你,他不得不写这篇文章,因为这个故事它是如鲠在喉,撕心裂肺必须要写出来,第二段,他又告诉你,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北方的深秋。那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很冷的季节,在这个情况下,去回想母亲投江的那个场景,那种细腻的悲凉,其实你用多少抒情的句子你都是说不完的,但他只用了很短的一句话就结束了,他说不敢也不愿意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

    故事非常的残酷,但他却写出了汉语非常极致的悲壮美学,你从这个这片月光还有江水,你可以联想到很多的古典诗词,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古人有非常这样多的感慨,因为人在时代,在命运面前都是非常渺小的,但正因为渺小,人才抵抗,人的记忆力才这么的动人。

    后面他就按照一个正常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讲述了母亲一生的故事,中间他也在讲自己是如何不愿放弃的去寻找母亲的尸体的,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这个过程,然后我想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都非常的强烈,这是我们可能在写作中很缺乏的东西。

    我们看一下它的时间顺序:

    抗战爆发,外祖父撤退西南;

    日本投降当年,母亲独自踏上还乡寻母的艰难路程。

    1948年,节节败退的外祖父奉命移师恩施;

    20世纪流行一个充满杀机的词叫"历史不清",母亲被这个语词压迫得痛不欲生。

    "文革"开始时,父亲作为矿长很快被打倒,母亲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

    母亲终于带着全家迎来了1978年。父亲升迁,她获平反;

    1983年外婆辞世,1985年父母离休,1987年父亲患癌,1989年我辞去警职,随后入狱,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忧患余生。

    1995年我回到山中的家时,只有母亲还在空空的房里收拾着断线碎布。

    1995年的深秋午后,大姐打电话给我朋友找到我说,母亲早上出门现在未回。

    1995年的冬天,我为母亲砌了一个小小的衣冠冢。

    可以从这些时间罗列看出作者对于时代非常清晰的一个梳理,抗战爆发的年代,日本投降的时代,1948年,然后文革开始,然后1978年改革开放,然后80年代,里面又经历了一些变故的90年代,母亲自杀,其实这些时间线索呢,它是非常清晰的母亲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痕迹。然后这些时间罗列,你也能看出它的一个空间感,因为母亲一生是颠沛流离不停的在逃亡,在寻找生存的根据,最后,她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最后的最后又投身于茫茫江水,这些是很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变化,是我们在写个体叙事时经常是忽略掉的。

    但它又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因为我经常会看到一个作者,他写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经历了也挺漫长的一生,但你却不知道它是哪个年代的人,他那些年代发生了什么?他和他的时代有什么关系?他都去过哪里?他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张力是什么样子的?

    那所以这个也提醒我们,不管你写任何一个故事,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坐标系在的,它不是飘在半空中的,哪怕你写一个玄幻的故事,也会有一个虚构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比如你写一个神仙,你怎么突出他和凡人不一样呢?首先,最简单的,他比凡人活的要长嘛,凡人可能只活100岁,他能活1000岁,这就是一个神仙,他与众不同的时间,那从空间上,那神仙活在天上,你活在地上,这是神仙,它不同于凡人的空间,然后你再一层层的细化,这种时间空间上的张力不同,它就会变得非常的具体、可感,让人信服。

    野夫母亲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但他的故事之所以还能打动人,因为他写出了人类面对时间和命运的这种永恒的困境。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大人物,时间最终都会摧毁你,时代都会左右你的命运,那你在这样的境遇下,你该做出怎样的个人选择呢?你会反抗既定的命运呢,还是随波逐流,这些问题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会吸引人。去思考,去做出行动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很强烈的时空概念,你才能最终的想要去超越他,你了解了生命的短暂,了解了时间的意思,你才能切身的感受到。逝者如斯我们需要好好记录。

    所以就是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种很基础的时间空间的概念,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的文笔的问题,它就是很多基础的因素,你是没有做到位的,哪怕你是写一个日记,你今天都去哪儿了?做了什么它也会有一个早上,中午、下午,会有一个菜市场,商场,以及家里各种的时空变化的,觉得这个还是要注意的。

    就是那些非常具体的细节,一个人的声音到他的触觉感知,我觉得这些东西比你去简单抒情、议论要重要的多。

    我们看这种议论性的东西其实很容易的,比如说你上微博或者是上任何的网站,那些大V小V一天到晚都在网上唇枪舌剑地发表意见,他们可能会写观点犀利的实时评论,也会写引人注目的微博段子,这些都是一种很直接的用议论或者评论的方式发表意见,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需要警惕的两点有:

    第一是大V发表意见,他是可以直接带动流量被很多人看见的。那普通人过去,要么就是帮他战队,或者是反对他。那最后大概率,我们就是舆论场上被淹没的泡沫或者炮灰。第二,你可以自己也写评论文章,因为评论有评论的写法,叙事有叙事的写法,它是不一样的范畴。但如果你想要写评论,你就需要知道你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

    如果你要写个正式的文章,你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很系统的专业修养的积累,同时要有很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还要有对于现实很强大的解释能力。

    就是如果我们要自己去写评论,你可以想一想自己能做到哪一步,那么从我个人来看我肯定是觉得,我们来写这种个体叙事其实是更有意义,也更能操作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不管一个人他多么的有名,他多么的成功,他都无法知道,一个在某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了一个人,他一生的悲喜,他一生的生离死别是怎样的?如果你是那个人身边的人,或者你就是他,那么没有人比你更知道。

    下面再来谈谈个体叙事与自嗨写作的区别:

    个体叙事是其实不等于写自己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比如说写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在抒发自我的感情,比如说我今天开心不开心,然后我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我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呢?其实他这只是一种情绪性的抒发,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可以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当你只是在抒发感情的时候,你自己真的很容易陷入自言自语的。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其实不光是自己会厌倦,那别人看多了他也会烦的,就像是一个人,他一直都在说一些形容词,我不爽或者我今天怎么样了,那你具体经历了一些什么事儿呢?

    而且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你有一种叙事能力,你能通过表达小我来让来跟别人达成一种理解,就像野夫写母亲,他为什么他写的是自己的母亲?那别人的母亲跟她的母亲肯定不是一个人啊,那为什么他能打动别人?那是因为他写出了这个人背后的那种命运感,这个命运感是我们共通的。

    它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能力,你只写了一个人,但是他背后的这个故事,它自己会生长出一种生命力,它会超越你一个人的这个视角,变成一个有公共性的东西,所以我为什么不觉得个体叙事,它完全是一个私人的东西,因为你的生命经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经历,有很多共通的。一些情感的,比如说我们可能对时间流逝,对时间的敬畏感,我们都有脆弱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渴望的诗和远方,那这些东西都就是人类具有的普遍情感,普遍的一些价值意义的追求。

    其实别人是能感受到的。它的一个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当你直接说想要诗和远方,我讨厌什么,我喜欢什么的时候,别人未必听得进去,因为没有人喜欢说教,就像你小时候老师一天到晚说你怎么不好好学习怎么样,你也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当你有一个很具体的故事,把别人放到一个很具体的情境里面,他是不知不觉的被你带入进去的,就可以听得进去,然后很有可能对你产生一个共鸣。

    如果需要突破一个自嗨的叙事,就是一定要克制那种想要发议论,想要抒情的冲动,然后去把这种时间跟空间这种东西给搭出来,因为它是通过很多细节搭建的,比如说你早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早上的状态,他中午的状态,他晚上下班的状态,他可能都不一样,你怎么通过非常具体的场景,你要给别人搭建一个像梦一样的场景,让别人进入到你的这个世界里面,就不会只是自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体叙事与自嗨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kt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