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术生福利我不是美术生
江山艺术│大师课堂之丢勒

江山艺术│大师课堂之丢勒

作者: ffa5e4bb64bc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5:37 被阅读0次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不仅是德国艺术的开创者,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绘画大师。他从意大利的科学理论与艺术之间的复杂互动中饱吸营养。把强烈的自尊和人类不满足的秉性结合起来,塑造了人的尊严。丢勒的艺术严谨而深刻,他的素描追求明确的素描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素描,他总是让被画者和自己面临人性最苛刻的审查。

阿尔布雷特·丢勒

阿尔布雷特·丢勒

1471生于纽伦堡

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被喻为德国的达芬奇,自画像之父。

代表作品:《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

丢勒是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

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

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版画、油画和素描。

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

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19岁时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达·芬奇遥相呼应。 

丢勒在自己13岁时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形象生动、逼真,比达芬奇创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画像还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创作了近十幅自画像,包括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等创作手法,其创作的自画像大多具有严整细致的特征,艺术表现力与后来的伦勃朗遥相呼应。因此,丢勒被誉为“自画像之父”。

丢勒20岁时的自画像

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这幅是丢勒20岁时的自画像。侧面45°的展示说明了在作画时镜子的缺失,而对于很多细节,如嘴唇的柔软度,脸颊,脖子的阴影,衣服的褶皱等的处理又说明了艺术家曾经面对镜子的细致的审视和观察。

丢勒26岁时的自画像

此画又名《戴手套的自画像》,这是丢勒26岁时画的著名的自画像。画面的背景,是一扇敞开的窗户,窗外依稀可见夏日北欧美丽的风光。窗外的风光隐喻着丢勒那段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难忘之旅。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举动。

在丢勒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快乐和愉悦,他的作品中总是隐藏着很多深深的忧虑,思考,判断和反省,也流露出这个民族天然的哲学性的,对人本身的复杂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丢勒自画像作品中的冷静,反省和思考同样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有着同样的冷峻,深沉。和佛罗伦萨传统不同,这些肖像背景都是纯色暗淡的,和达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画背后引发另外一种环境不同,丢勒希望观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试图通过他的神态,姿势,眼光,手势等去理解他是谁?做什么?思考什么?抑或是反映出了观察者的态度。

作品欣赏


阿尔弗雷德·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丢勒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恩格斯也曾高度评价过丢勒,并把丢勒和达芬奇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所产生的巨人。

丢勒的故事告诉我们:画画不仅是手上功夫要过硬,更重要的是你对画面的思考,画画从来都不只是动动手,最重要的是用脑画画,用心感悟。

联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备战联考迫在眉睫 。同学们加油!

(本文文章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

(最终版权和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山艺术│大师课堂之丢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np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