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左右,因为头条开始推青云计划(其实这个奖以前就有,不过当时我们并没有太注意到)机缘巧合,当时又有绿色通道,我和几个小伙伴开始研究头条号。
不过当时我忙着开课,所以主要让社群小伙伴们做了三个号,她们一线战斗,我在二线提供技术支持,兼职呐喊助威。
当时做了三个号,一个教育的号,两个职场的号,分别是“陆北老师”、“苑燕儿”和“时小慢”。
因为当时不太懂头条,更不懂青云计划,所以我和她们约定,我们先试半年(当时考虑周期比较长,所以定了半年的时间),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半年不行,就不做了。
一做起来,发现效果还行,大家青云奖都得了不少,现在累计下来都70+了。而且,三个号都成了头条的签约作者,并且都有了两万左右的粉丝。小慢的号稍微少点,但也1.4万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能够稳定得青云奖的经验,还得到了一位绝世高手的指点(特别表示感谢),算是比较了解青云奖了。今天,我在这里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5499/93bd88d48c873ee4.png)
以上为吹牛部分,展示了一下成绩。为啥要展示成绩呢,因为我下面所说的,对青云奖的一些理解,有的还是很颠覆的,可能有人不会赞同。
所以先展示下成绩,主要是为了增加点说服力,当然最终信还是不信,还得看大家。
下面言归正传,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讲一下如何稳定地获得青云奖。
01 第一个部分,青云奖到底是个啥?
这部分涉及底层逻辑,不想看的可以直接拉到结论部分。
我们写文章时,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就是文章的对象感。通俗一点,是你文章写给谁看的?我来举例说明一下,比如,公号文,你写个人成长的文,就不能投给亲子平台;头条号,你写职场的文,发到历史领域就会少有人看。
这是两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很容易理解。那我们把视野放大一下,在头条平台,我们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呢?
我们可以看下平台的受众,这个不细说了,大家自行体会,没有体会的可以搜一下,有很多分析。
我们原来的头条号文章,就是给这些受众看的,文章内容要偏流量为主,因为大多数人使用头条号还是用来娱乐的,头条的功能其实和抖音差不多。
这是头条的比较基础的商业模式,用合适的文章取悦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点击文章给广告带来流量。
我们如果想挣流量的钱,就可以写这些符合平台模式的文章,取悦读者,让他们拼命点击。(说明一下,这里我们只讨论文章,不讨论视频问答专栏等其它产品。)
但青云计划完全不同,就我个人理解,青云计划可以说是头条平台的一次自我革命。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青云计划是反头条的商业模式的。青云计划的文章,内容上要能给读者带来知识增量,要能给读者带来获得感,这就要求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写逻辑性更强、知识点更密集、相对枯燥干涩的文章。
但因为这种文章内容和传统头条文章差异很大,阅读不可能很高,作者很难挣到流量钱。
所以,头条平台就需要用另外一种模式来激励作者:人工审核,现金奖励!这就是现在的模式,评委来审核文章,单篇文章奖励300元和1000元。
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文章,能做到流量和青云并行不悖,比如陆北老师的这篇文章,拿了青云,并涨粉4000:转走爸爸320万血汗钱:钱养≠富养,精神贫瘠的女孩成不了女神(看原文请移步“今日头条”搜索标题)
还有时小慢的这篇:李佳琦从月薪3千到6位数:职场上死撑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强大(看原文请移步“今日头条”搜索标题)
这里还可以举个反例,就是我的号“卡卡读三国”。本来更文就少,还不会起标题,文章又干又长,结果三月下来,只有不到3000粉丝,不如陆北老师一篇文章涨的粉多。
那这对平台有什么好处呢?从我个人的分析看(分析不一定对,大家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平台通过青云计划拉过来优秀的作者,写优秀的文章,提升平台读者的阅读品味,不但能提升平台的形象,还能吸纳更大圈层的读者,把一部分原来三观不和、调性不符的读者变成平台的用户。
所以,这是作为流量平台的头条号在内容领域的一次创新,一次进化。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青云计划文章的特点:
1.内容要以知识增量为主,要让读者读完了文章有获得感。写过听书稿的小伙伴,应该很容易体会这一点。
2.写作的对象是审核的评委老师,让评委看了觉得你的文章好。这里单指获奖而言,当然你可以同时兼顾流量。如果你只想获奖,你完全可以写让评委老师看着不错,但让读者看不懂的文章。
3.平台奖励你的方式,不是平台流量,而是现金。想奔着青云奖,流量就是次要的选择。所以有人总问:我都得青云奖了,为啥阅读量这么低?这其实是个伪问题。
02 第二个部分,从内容上看,如何写出青云奖的文章
上面分析了青云奖文章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文章,才能更容易得青云奖呢?
第一,字数要够多。
平台要求900字,好像是,我记不清了,其实就实践而言,这是不够的。原因很简单,想把一件事说明白了,让别人有获得感,这点字数能够么?
我建议大家,职场教育育儿及其类似领域,不要少于2500字,最好是3000字。历史类,甚至可以更多。
不要问我写这么长会不会有人读,答案很简单,大概率会没人读。但不要忘了,我们的目的是青云奖,我们的首要读者是评委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征服他们的心。
一眼扫下来,那么点字,你真的能明白了吗?你真的认真写了吗?大概率直接PASS。
第二,文章要高度结构化。
什么叫结构化,就是文章逻辑性要强,紧紧围绕主题,把一个理论/观点讲明白了。比较好的说理方式,有一种简单粗暴一学就会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比如,你想写一篇什么是伪自律的文章,你就可以用一个案例引入,什么是伪自律,为什么伪自律没用,如何做才能摆脱伪自律获得真正的成长。
或者你想写育儿,想写正面管教,那就是案例引入什么是正面管教,为什么正面管教比其他管教方式更好,如何做到正面管教。
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文章逻辑性不清,结构化不足,建议大家去读《金字塔原理》,如果觉得读这个比较累,还有一本国内的,叫《结构思考力》
这也是为什么听书稿拆书稿作者,或者书评作者,写起青云奖来更加得心应手的原因,因为这些稿件都特别强调结构。
第三,经验要转化为理论。
我们必须得承认,有些领域是不适合青云计划的。因为青云计划要去知识增量,要求你体系化,理论化地介绍新知识。
但有些领域是偏经验的,有些领域大概连经验都算不上,纯属个人体验。比如育儿,偏经验积累;娱乐,偏个人体验。那么,这种领域该如何写出青云计划的文章呢?
这就要把经验和体验转化为理论。比如育儿的,可以看一些偏理论的书籍,然后把理论套回到个人经验,比如,教出乐观的孩子,对吧,理论就在同名的书里摆着呢。娱乐,你可以试一试传播学,甚至社会学。此外,还有一个领域百搭的学科,心理学。
总之,不管你套到哪个学科里,一定要把经验总结成理论。做不到,想办法。真做不到,就不要指望青云计划了,可以走流量文,这是另一条道路,也可以活得很好。
第四,理论要尽量新颖。
这个简单说,就是平台的作者太多了,看的书又都差不多,所以大量的观点重合。这时,新颖观点的文章,可能会更有机会。
举个例子,上面说的“正面管教”,就都写滥了,尽量不要写了。
03 第三个部分,从排版上看,如何写出青云奖的文章。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文章版式,还是因为上面我们的分析,想得青云计划的文章,首先,甚至唯一需要征服的就是评委老师。
所以,怎么方便评委老师,怎么能让评委老师对你的文章产生好印象就怎么来。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要高度重视图片。图片不要随便糊弄一个,必须做到两点:
1.数量够。现在是读屏时代,大家拿着手机看文章,没有人想看密密麻麻满屏文字那种文章。所以,排版时你可以留意一下,用下预览功能,尽量让手机每一屏都有一张或者半张图片,让文字和图片交叉出现,看着舒服。
2.图片要和文字相关。不要动不动就上美女图片,如果你写心理学的文章,实验过程的图片,比美女图片更加专业,也会让评委觉得你更加用心。
第二,丰富排版样式。
大家看这个截图,我的一篇文章。分别使用了标题、引用、主题句标黑的简单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5499/f7dff122dd75fec7.png)
这样一是文章版式多变,让评委老师看着舒服;二是主题句标黑,让文章的思路也会很清晰。
大家可以想一下,平台有那么多作者,数以万计,评委一天要审核多少篇文章?
将心比心,使用好标题功能,把主题句标黑,让文章思路清晰,评委老师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你的文章思路,确定你能不能获奖。
相反,如果你的文章密密麻麻,除了标题没有其他版式,而且还不会使用主题句,评委老师理清你的文章都要费半天劲,估计你文章获奖概率就不高了。
另外,还要做好文献工作。
大家绝大多数都是业余作者,半路出家,很少有人真正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
所以,大家引用别人的理论时,包括书籍和论文,最好在文中末尾列好文献。严谨点,既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也让评委老师看到你写文章时真地很认真,很投入。
想稳定地得青云奖,大概就就需要做到这些。另外,还有个提高几率的窍门:如果有自荐功能的,一定要使用,大家可以看自荐功能的说明:必然进入奖池,获得优先评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青云奖确实有运气成分。每天过原创的稿件实在太多了,所以有时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你觉得自己符合了青云奖的要求,但没得奖,而写得好像不如你的反而得奖了。
我也有这种失落的时刻,这时就是考验心态的时刻。我劝大家不要抱怨这抱怨那,没有意义,还是以我为主,做好自己。
毕竟运气眷顾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只有写好自己的文章,才能更稳定地获奖。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我们努力到位了,才有资格在关键时刻获得运气女神的青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