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为什么天堂不需要经济学家
作者:【澳大利亚】杰西卡·欧文
译者:王佳艺
这是一本有关澳大利亚经济生活的专栏文集。作者是《悉尼先驱晨报》的一位资深经济记者。笔者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例,生动解释供需平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乃至行为金融等诸多高大上的经济学理论。
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澳洲人日常生活的绝好机会。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澳大利亚可以用袋鼠、考拉、大堡礁、铁矿石等关键词来概括。阅读本书后你会发现,澳大利亚年轻人也在为买房而发愁,会看到那里也有因为经济结构转型而被迫下岗的工人,会知道澳洲人结婚的开销是多少,平均每人每年喝掉多少瓶啤酒,以及香蕉对他们的生活有多重要。总之,如果你想了解澳洲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能为你提供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
书中也给出一点在澳洲人眼里中国的感觉。书中认为,不用过多久,快速增长的将不再是澳大利亚给中国的矿产出口,还会是澳洲的高端消费品和服务。这有助于澳大利亚经济进一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很多亚洲富有的中产阶级已经来到澳大利亚,分享我们的教育和旅游资源。中国游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游客,而且很快会超过美国游客。
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和中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桎梏,奋起直追。财长肯·亨利(Ken Henry)曾在2010年初说: “这两个国家都有重铸辉煌的潜力……”
印中两国的中产阶级正在飞速壮大。虽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领先一步,但印度也在飞速前进。近年来的经济改革减少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不必要干预,企业家得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本书不是教科书,是本科普,经济学有太多完全没必要的术语,这书用的是普通人的语言写的。
对经济学家来说,几乎没什么比稀缺性这个理念更为重要的了。时间是稀缺的,人必有一死,各种资源也是稀缺的,土地、资本和劳力都不是无限的。说实话,要不是稀缺性的存在,经济学家根本无以为生。
所以,永恒的天堂里不需要经济学家。很不幸,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无忧无虑的天堂相差甚远。收入微薄,时日无多。所以,每天,甚至是每分钟,我们都要决策“如何用好上天赐予我们的时间”。正是因为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稀缺的,它们才有价值。
经济学是一门有关人类的学科,关乎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首先研究一下香蕉的供给和需求,因为香蕉是一种标准的微观经济学食品。随后介绍如何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房产、健康,甚至还有恋爱。接着探讨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如何对市场进行战略性干预以提高市场效率。最后几章与宏观经济学有关,我们将了解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学家早就发现,天灾(甚至是人祸,如战争)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二战后的重建让整个欧洲经历了一波经济增长。按照这个逻辑,解决当下全球经济危机的最简单方法或许就是让美国和欧洲打一仗。不过,双方不能动用核武器,而是只摧毁几座城市。然后,世界经济就会因为重建而走出低谷!
同理,经济学家还喜欢讨论衰退的修复作用。在他们看来,衰退就像是涨潮之前的退潮,我们将清楚地看到谁在裸泳。低效运营的企业将被摧毁,由此而释放出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将被投入更有前景、效益更好的事业。
你听说过裙摆指数,口红指数,鞋跟高度指数吗?
进口价格相对低廉(低于本国生产成本)的产品,那么该国国民就能用相同数量的钱买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
如何准确测量劳动报酬性别差异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显而易见,女性的实得劳动报酬总体上比男性低。
没什么比我们与日俱增的腰围更能体现人的不理性,没什么比这更能说明我们的决策能力有多差。
减肥只关乎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公式:摄入热量-消耗热量。
你还需要知道一个神奇的数字:7 500。在一段时间内(无论长短) ,你身体消耗的总热量超过总摄入热量7 500卡,那么你就能减掉1公斤体重。
随着全球肥胖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国政府开始考虑需要出台哪些政策来缩小“世界的腰围”。
有时候,卧床不起或许比坚持工作更有经济效益。
结婚会显著提高我们的生活成本,因此我们决定不结婚。数学家接过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任,他们开发出“最优停止”公式,以帮助人们决定何时结婚。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你应该寻找97%完美先生,而不是百分百完美先生,因为后者你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
“经济人”这一概念诞生于18世纪,也就是现代经济学思想刚刚萌芽的时候。理论中的经济人是一个绝对理性、绝对自私的人。他拥有一套与生俱来的偏好,并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得到满足。为了使自己得到最大满足,经济人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欲望我们或许都能理解,但恼人的是,经济人总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全球股市依然上蹿下跳,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在短期内,我们很难再遇到股价每年增长10%以上的好光景。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进程,健康的经济增长要过好久才能再现。
似乎我读这样的书,读过如同没有读过,求破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