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八〇年代》,讲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学家。先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家做了什么,然后分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商品经济简直是大逆不道的做法。书里面分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的时候感觉是从情怀和梦想的角度来的。
我听完之后觉得它有点过于冠冕堂皇。
在我看来,当年的经济学家这样做,这样勇敢,用正经的说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不太正经的话来说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基因。
当年的经济学家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说郁郁不得志了大半辈子。很多可能是在民国时期怀着报国梦想去国外留学,学了一身正统西方经济学的好本事,然后回国,坐了几十年冷板凳。如果单单是几十年冷板凳可能还算好的,在意识形态上纲上线的年代,坐牢乃至被逼死都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毕生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可以大声说出自己觉得对国家好的理论,一方面可以实现报国理想,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没有人会拒绝的。
我发散一下思维。知识分子真的是很神奇的一部分人。他们可以说是无产阶级,表面上看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可以联想一下战国时候的张仪,他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问旁人:“我的舌头还在吗?”舌头还在,脑子里的知识还在,知识分子就能卷土重来。
封建王朝已经没有了,当然也没有了帝王家,但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理还是那个道理,知识分子脑子里的知识总是要有地方去使用的,要有人赏识,有人愿意应用,这样知识分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大概也是理性人的思考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