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演员张涵予因为一条“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的微博上了热搜。再加上他主演的电影《中国机长》正在热映,这条微博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兴奋点。
很多人觉得他的数据可能有问题,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呢?
但没有想到的是微博下面的大多数留言竟然都是“我没有坐过飞机”。
也有网友留言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坐飞机:
“小城镇居民出行一般不会选择飞机,先不说飞机票贵不贵,压根儿没有飞机场。相比飞机,汽车火车机动性更强更方便。”
更有网友给出了原因:
“在网上看着感觉买大牌坐飞机是很正常的事,感觉人均小康了,但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我们人均月收入就2000多。其实为生活所困的是大多数,也是网上沉默的大多数。不过生活水平还是比以前好多啦,会越来越好的。”
我觉得非常诧异,毕竟日常感觉,我们身边坐过飞机的人太多了,而且影视剧里飞机也是特别普通的出行工具。
不甘心的我,以为这些只是个别网友的经历,于是我又翻了一些报告和数据,然后我开始相信这个说法了:真的有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8亿人没有到过北京,5亿人没有用上马桶……
1、数据VS现实
动传媒CEO沈帅波在“2019新机遇新财富”的演讲上给出了“九个反常识的数据”,其中就有一个是“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
他在演讲上说:
“为什么每次坐飞机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演示一遍安全操作?因为跟你一起坐飞机的人中,起码有一半人是第一次坐飞机。中国头等舱用户不超过600万,每年常旅客不超过1500万(年飞行超过6次的称为常旅客)。由此可以看出:在航空杂志投广告,其实就只有那1500万常旅客能看到。所以,航空业广告商做廉价产品是行不通的,只有针对那1500万人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有效目的。国航的白金卡用户不超过5万人,听说东航不超过5000人(除了一些特殊渠道,一年盯着一个航空飞行120次经济舱,60次商务舱,40次洲际公务舱才能拿到这个白金卡)。”
这个说法,是基于每年常旅数量给出的。而经济学家李迅雷则从另一组数据里推断出了“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的结论。
事实上,“10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这个说法最早来自经济学家李迅雷,他在一篇名为《中国有多少人没有坐过飞机——探讨扩内需的路径》的报告里根据数据指出“2018年中国民航全年搭载的乘客不超过6亿人次。”
这6亿人次并不是说有6亿人乘坐过飞机,李迅雷保守估计,6亿人次里可能仅有2亿人坐过飞机。
因为首先,坐飞机的人通常会有来回,一来一回打个折也有3.3次;
其次,6亿人次中应该有相当的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飞机的,比如经常出差的人;
]再次,这些乘客中还会有一部分的外国乘客。
看到这些数据和分析,彻底有种常识被颠覆的感觉,但事实就是如此呀。
我们翻看自己的朋友圈一篇热闹,众多亲友外出工作旅游都打卡飞机场;我们刷抖音微博,似乎大家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我们看影视剧里,男女主角经常在机场上演悲欢离合。
但实际生活中,情侣经常分别的地方是高铁站;放假探亲访友可能是自驾车回去;出差旅游可能是坐个硬座火车过去。
当然,这个数据多多少少也是有点问题的。
根据民航大V“超侧卫”的说法。李迅雷的数据并不严谨。因为他只针对了2018年的数据。所以李迅雷的表述严谨地说,应该是:“2018年中国公民至少有10亿人没能坐过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
接下来,他列举了“10亿人没坐过飞机”的几个漏洞:
第一,没有考虑2018年之外的数据。如果你刚好2018年哪儿也没去,你就被列入了“从来没坐过飞机”的那“10亿人”;
第二,没有考虑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乘坐国外航班的数据。如果你坐阿联酋航空的飞机去了趟迪拜却没有乘坐中国民航,你就被列入了“从来没坐过飞机”的那“10亿人”;
其它还有很多例子。因此,“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是不成立的,因为,没有非常非常过硬的数据能统计到底多少人没有坐过飞机。但中国有10亿人没出过国,这个数据是可信的,因为中国目前有1.2亿人拥有护照,没有护照的人肯定没出过国这个不用质疑。
所以,肯定有非常非常多的人没有坐过飞机,但具体数字……真不好说……
2、为什么要看《中国机长》?
看电影《中国机长》的观众里,真的有很多是没有坐过飞机的。很多人是被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催着去看这部《中国机长》。
这部电影特效一流,画面精美,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加上主演们演技在线,更有众多帅哥美女,观影体验一级棒。
很多观众表示,自己看电影就是“想看看坐飞机的流程是怎么样的,等我以后坐飞机了,避免闹出笑话。”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觉得自己以前的飞机白坐了,竟然没有注意到那么多专业细节的东西,并且下定决心下次乘坐飞机的时候,试着跟电影里的情节对比下,再确认下现实里的机组服务是不是如电影里一样棒。
事实上,有民航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表示,这部电影无形之中反映了中国民航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让普通的观众真正了解民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尤其许多细节的处理上,反应出了民航的专业水准。
我们普通人的乘机体验也就是安检、登机、空中飞行到抵达这么一个过程,而对于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所有过程却并不了解。
那么电影里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民航小常识呢?
(1) 机长在每一次飞行前,都要进行细致认真的身体状况检查。
电影中,张涵予、杜江和欧豪扮演的机长以及飞行员,在进入飞机之前,都坐到一台仪器前,进行酒精和基本身体状况的检查。
就像地面交通不允许司机酒驾一样,民航也规定飞行员在开飞机的时候,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身体,所以每一次飞行前,机长和飞行员都要进行严格的酒精、血压测试,空勤人员只有通过了测试才能执行飞行任务。
在这一点上,国内的民航相对国外来说,管理的十分严格,飞行前12小时,空勤人员严禁饮酒。而《中国机长》里的高高原航线,则更加严格:24小时!
毕竟空中飞行,不像公路上,可以设个临时安检处,随时有交警查“酒驾”。
(2) 严格的空中安检:保障安全
飞机的安检不仅包括对行李、旅客的安检,还有对机身的安检。机组成员需要对机身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
这些检查要在乘客登记前完成,除了机舱内部的检查,还要有外部检验。电影中,欧豪扮演的副驾驶员,就在进入机舱前,绕着飞机进行目视检视,查验飞机外观的情况,甚至一路走,一路摸。
电影里看到欧豪穿上了反光背心,我们在机场也经常会见到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这其实是因为在停机坪上,反光背心容易被识别,能够有效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3) 机组人员职责分明:空姐不只是好看,机长也不是只会耍帅
很多人对空姐、空少和机长的印象都来自于一部TVB的电视剧《冲上云霄》和各种影视剧。
在这些影视剧里,空乘们只要负责漂亮和帅气就行了,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职责非常明确。
比如电影中,飞行机组有三人,这是因为中国民航规定执行高原航线,其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以上的,必须安排双机长执行航班,也就是说飞行机组至少三人,其中至少有两名机长。
又如,在大家印象里,空姐只要穿上漂亮的制服,在机舱里走来走去,发发飞机餐就可以了。但其实空姐的工作量很大,职责也是非常明确的。
以3U8633航班的5名乘务员为例:1号位是乘务长袁泉,负责客舱的整体管理。2号位是后舱见习乘务长雅玫,负责整体把控后舱。3号位是头等舱/公务舱乘务员杨祺如,专门负责头等舱/公务舱那几位乘客的安全和服务。4号位乘务员张天爱和5号位乘务员李沁则负责经济舱。一般来说,最低号位的乘务员负责应急出口的管理。当应急出口座位有乘客时,5号位乘务员需要向旅客详细告知应急出口座位的注意事项。坐在应急出口座位的乘客也不要光享受这一区域座位的宽敞,还是需要熟读一下操作须知,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协助乘务员做好紧急撤离工作。
除此之外,乘务组还有一名安全员。起飞后,安全员高戈在巡舱的时候先启动了挂在左胸前的的视频采集记录仪,以便留下证据。
3、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而中国民航尤其如此
看完电影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乘坐飞机真的很安全。
以前经常看到一些空难事件,尤其在国外,电影里经常看到飞行员酗酒,觉得一点都不安全。但是看完我们国内的电影,尤其是电影中关于民航知识的详细特写,我确信在国内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一件事了。
无论是乘机前的各项安全检查,还是飞行中细致、安全的服务,尽管繁琐,但是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更不要提中国民航人的精神,尤其《中国机长》电影的最后有12个字“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民航最好的诠释。
也许平时他们都是普通的航空工作人员,但是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们全都是英雄。因为有刘传健这样的中国民航人,我们才能更放心的乘坐飞机。
《中国机长》虽然还原的是一场空难场景,但我相信只要看过的人只会更加喜爱和热爱上坐飞机。而《中国机长》上映10天,票房突破20亿的佳绩,再一次向我们证明:
只有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喜爱,才能获得票房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