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就想啊:生活中自己如何才能进步呢?
话说前头,这里所指的“进步”不是指今天比昨天多赚“几百蚊”的进步,不是指小房换大房的进步,也不是指A罩变C罩的进步;这里的进步其实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未必相关,而是与纯粹的个人兴趣相关的一种“进步”。
私以为,要想生活不乏味,要想做人不无聊,培养属于自己的小兴趣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能一头钻进一两个兴趣爱好里边去——不要多,也不可能多,毕竟人生太短暂,精力太有限——那简直是人生极大乐事了。再多啰嗦一句:兴趣,并非那些不劳而获便能获得短暂开心、不出一滴汗就能短暂爽翻天的事物;兴趣,先是兴起、发动而后才体会到乐趣之妙,其不是被动地等待巴多安“注射”体内,而是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能动性。
小的时候我喜欢读那些描述大视角、大魄力、大场面、大澎湃、大英雄、大......的文字;吃了几把岁月的猪饲料之后,我渐渐地发现:世界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大”;实则自己更是渺小得很无足轻重。
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常自以为很“大”很“重”呢,大概是因为我们读的历史,都是“大人物、大事件”的历史,现实中令我们心动的事情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连我们的父母长辈们都一厢情愿地希望我们成为“大人物”。然而,我们以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却有着“大”偏差——这种“大”才是名副其实。
其实发现自己的平凡并不难,难在发现自己平凡后如何妥善地过好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私以为,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兴趣爱好),该是避免平凡的自己滑向平庸的良方。
越来越崇敬李叔同、丰子恺、沈从文、汪曾祺等人的生活态度了,他们真真正正地善良着、恬淡着自己,他们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小生活、小兴趣践行着,其中的艰涩默默地温吞着,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却无一例外使各自的兴趣成为终生的信仰。私以为,这些个大人物与某些大放大开的大人物是不一样的,前者之伟大,是因为他们活得足够小,足够细,足够不声不响,足够不吵不闹。他们是因为不求伟大而成就伟大的。
文/若安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