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明史·戚继光传》读书笔记

《明史·戚继光传》读书笔记

作者: 人文学院20历本班 | 来源:发表于2022-10-26 08:41 被阅读0次

    《明史·戚继光传》读书笔记

    20历本 彭丽芳 2020410136 15985570324

    读《明史》,看完关于戚继光的部分,有两点最大的感受一是明帝国好像需要对手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是倭寇成就了戚继光。二是戚继光真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文韬武略,世俗经营,无一不精。而本朝重文轻武,在文官集团把持的社会,不通点儿文墨的武将是很难成名成气候的。

    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就像一个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大户人家,不想和外面打交道,只求自家院内安好。可这世界上毕竟不止你一户人家,海运不是你想禁就能禁,各国冒险家的走私贸易,越做越大,又没有一个法庭可以仲裁买卖双方的纠纷,于是强者为王,海盗频发,倭寇渐成。

    帝国当然是有匪即剿,可官兵一出,狼狈至极,高级指挥官根本不知道自己带了多少兵,也不清楚有多少战船可供自己调配,下级军官一出去打仗就勒索地方豪绅,真正开始战斗,经常是“一人失利,万人奔溃”。倭寇在入侵之初,可谓是战无不胜。

    这时候,戚继光登场了。首先招募新兵,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实行“连坐”。打仗时,即使大败,有功者仍给予奖赏,即使大胜,作战不力和临阵脱逃者仍要受到处罚。据说戚继光第二个儿子由于违犯军法就被他毫不犹豫地处死。另外,戚继光非常重视团体作战,不求某一个人武功高强身强力壮,但求一个团队合作无间进退有据。无论奖罚,他都以全队成员为团体进行考量。

    戚继光是个实用人才,他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现状,只能就地取材,于是他所拟定的战术仅仅把火器的应用限制在有限范围内,根本不把它作为主要战具。这一点也是我佩服戚继光的地方。当你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就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求能够利用的最大效益。

    戚继光的这一特点还体现在他的个人修为方面。明朝和宋朝一样,重文轻武,而戚继光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文才也不弱。在当时北方军官“自将领而下,十无一二能辨鲁鱼”的情况下,戚继光的文才却使他在文官集团也赢得了好感和尊重。

    戚继光谦抑自持,得到中枢重臣张居正的大力支持,当时的福建巡抚谭纶对他更是鼎力相助。戚继光剿灭倭寇之后,很快被谭纶举荐,派往北方总理蓟州军务,蓟州总兵担负着防御京师重地的职责,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戚继光再次证明了他的才能。他来了不到三年,蒙古人俺答就放弃了骚扰政策,立下誓言,再不进犯。当地文官怕戚继光权力过大,不断进言,要削弱戚继光的兵权。可凡是与戚继光作对的文官,张居正都不动声色地陆续迁调,为戚继光扫清道。而戚继光对张居正也投桃报李。

    戚继光能够建功立业,很大程度上也缘于他在人事上的才能。也许他拍了马屁,也许他送过重礼,文中评定他“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但换个角度来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他没有这种特质,没有这样的灵活,可能根本做不到那么大的成就,瑕不掩瑜,大体上来看,戚继光是非常令人赞赏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史·戚继光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tt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