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前继续看《上流法则》,到十一点多,仔细想,能被记住的东西少之又少,表面功夫似乎做的足够,感觉自己一直在向上进路途里狂奔,但是事实似乎并非这样。如果一直只是为了看而看,意义不大,因为花了时间,果实却未完全采摘,偶尔会被书中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触动,或者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场景,概念,触动似乎没起多大的作用,因为在输出时,完全不记得任何东西。很佩服一年读三百多本书的人,以我这种节奏,一年顶多读个几十本。这个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我一直都是笨拙的,之前看书都喜欢摘抄,哪怕很多是心灵鸡汤之类的文字,我都不放过。这一点我不知道意义大不大,只是以后尽量去摘抄一些精华,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写读后感吧,就算不是长篇大论,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我看锦岚是直接将感悟记在文章中的某一角,这个好处是以后翻起来,所有一切一目了然,或许日后看自己曾写的书评,又会衍生出新的见解来。其实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实际去做,因为,第一嫌麻烦,二是我有一点强迫症,见不得书里有太多杂乱的东西,写到这,想起书签是个好东西,好,决定了以后就用书签作为工具。
记得之前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看到写李敖先生读书方法,非常奇特,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裁剪下来,并做归类分档,以便需要时能及时找到。就依效率而言,这无疑是个最佳方法,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去做,但是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读书方法了。
记得刚看完这本书时,也依照作者讲的,记录自己的一天的行程,可能坚持了有一个星期吧,就抛在脑后了。还有单词,也是背到五月份就没有再坚持了,一本是时间记录手册,一本是单词日精进,就这样静静的在包里躺了一个月。总觉的自己时间不多,心急火燎的前行,意义又在哪里?包括在写这些文字之前,似乎已经放弃了它们,但是之前所有的一切岂不是白费,万里长征第一步,就要放弃,真的怀疑自己的抗击打能力了。
之前看《樊登读书》,记得有一个这样的观点,未来人的寿命将极大提高,以前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读书,工作结婚,退休。而未来这一模式将分分割为更多的阶段。意味着未来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好的一面是,我们所接触的人会越来越多元化,生活也会逐渐精彩,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保持自己的自学能力,或许连生存都是个问题。这是给自己敲响的警钟。
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看看现在的日本,就知道情况了。常常在视频中看到,日本老龄化严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依旧在工作,或许这就是未来我们的样子。想要追随时代的步伐,空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支撑它的技术,实际操作的东西。如同我现在写文章一样,写的只是围绕自己的一些东西,如果角度能转变一下,向外延伸,多去关注一些社会现象,进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写出来,也算是一种实力了吧,其实这也是扩大我们圈子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可以跟周边的人去谈论相关的观点,相当于把问题放大,再去细究其中原由,再去迭代自己的观点。写文章只是让自己广泛的提高自己的总结,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种软实力。
但是单词还是要继续,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痛苦,但是还是劝自己不要放弃,其他不说,时间还算是充裕的,想要在职场上占一席之地,不能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圈,这不言自明。总结一下,为什么单词会坚持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节奏,经常会没目标的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导致容易疲乏。刚刚想到,是否可以一天分配一个小时给它,而这一个小时可以分为几个小碎片,并不难。好,那接下来就这么做,不论过程,只要一天十个单词的目标完成就行。切忌以后不被意识流的东西拉着走,确立方向,目标,就算走的慢点也无妨。
“知难行易”,不懂得苦中作乐,就体会不到真正的乐,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是恒久的。总结下来,这段时间,自己其实是往下沉的,坐标轴被打乱,前方是混沌的。
文字是对过去人生的归纳,总结,仿若有一种洗白的作用,与不好的和解,让好的升华,更为我所用。让思路愈加的清晰,隐形的击败了许多我们看不见的敌人,它们串联起来拧成一股绳,是我赖以为生的基墙。面对文字,如同面对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该怎么去把握接下来的人生,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这样吧。其实未来的人生依旧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一样,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在某一个时刻意识到需要改变,或者遇到的人身上散发的闪光点,让我自愧不如,这就是彼此学习的最佳时机。融合,交换,无论是通过任何方式,只要有触发点能让我们做出改变,做到更好时,这就是成长。不拘泥于某种思想,某种形式,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多样性,提炼的这些东西,就是希望自己的根基能够扎的牢固一些,以便未来有足够的底气去抗争。这必然是一种趋势,未雨绸缪,并不是天真的想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是希望自己跌倒后,还有站起来的勇气,王者都是越挫越勇中磨炼出来的。
发现还是早上的思路最清醒,早晨六点起床,就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写,可以试着再提前一小时,发现早上写点东西,一天的状态都会特别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以前总是忽视,总是忙到很晚,早上再昏昏沉沉的起床,不仅一天思路不清晰,注意力也会分散到四方,更别提效率。以后真的要好好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工作之余再写一写,相信脑海的思想会更加丰富,系统化。前两天毛毛宋写了八十多万字了,让人心惊,她是非常有趣的人,透过文字,照片,感觉她是那种不拘形式,但是有大格局的女子,那么优秀的人都一直在努力,自己真的没有资格去哀东叹西,只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奋力向前吧。优秀的人会越来越优秀,像我这种平庸的人,就照着人家的步伐向前,就算达不到人家的地步,最起码能蹭点光,也是好的。
文字真的是良药,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哭了,写着写着又破涕为笑,这就是一种治愈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这种心满意足是此生未曾有过的,相信谁看了我当下的表情,都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文字在洗刷着我,我在治愈着曾经的自己,也在照亮着周边的一切,这一切也不拘于形式。能够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内心非常感恩,我懂得这种珍贵,因此也十分珍惜,无论未来如何,我都铭记这段时光,让自己重焕光彩人和事,二十九岁的这一年,得到了命运的善待,弥足珍贵,来之不易,万分感恩。就算生命时数不多,也了无遗憾,因为领略过的一切,让我心满意足。余下的日子,都是命运额外的馈赠,不执着,怀着一颗温热柔软的心,在世间发散自己的余热。
让自己的所知所想能以更具象化的文字表达,具有传播力,才算是真正的有价值。俗话说的好,“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字依旧具备同样的道理,没有流动性的文字,只具观赏价值,只能为我所用,没有利他性,价值并不高。如同一片静置的湖水,是只具有微弱的生命力。最好是是一眼山泉水,让它具有活力,冲劲,流到各个角落,才能见识到非凡有趣的世界,体验生命的多资多彩。
我的文字现在就是这样,不具传播性,是见识的浅薄局限了自己,触角一直未伸向更广阔的世界。当然这里有自己的主观意愿,但是现在意识到,当写到一定程度时,就该去其它的领域涉涉水了。对于一些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文笔稚嫩,但总要尝试才能成长。现在依旧在自己的安全区里,无论工作,生活还是文字,总是趋向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天马行空。
所以以后要定下目标,一周写一篇对重大事件的观点,提升自己多维度的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真正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最起码它以文字的形式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给它时间,自然会生根,发芽,屹立于茂密的生命丛林中。对我这种读书小白来说,可以采取的读书方法有很多,泛读,精读,重要的书籍,尤其是工具书和名著之类的,可以选择精读,必要时的摘抄也不能缺少,当然最后要以自己的语言去归纳,整理出自己的思路。而散文之类的,可以略读,领略别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这个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很多时候,处理一些事情,在原则之内,我不想去伤害更多的人,其实最终的意义是保护自己,我的狂野只展现于自己可控制的范围,超出界限的,我尽量会克制,理性对待。人生来不易,何必要将自己的快乐,私欲建立在别人的苦痛之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况且,有些快乐或许最终只会导致痛苦,何必花费那么多的心思,自找无趣呢,想通这一点,如同过了一关吧。成年人最大的理性是知道自己的重心在哪一方面,不做无意义的挣扎,有时候,只要看着彼此都好,也是一种幸运,不奢求太多,上天没有给我们,自有它的道理,平平淡淡才是真,是这样的。只要某种遇见,能让双方都成长,便是善缘。
感觉自己真是一个极容易满足的人呢,刚看到有人评论文章,看到内容,脸上便如开出了一朵花般灿烂,这就是真实的幸福吧。真正的美好,永远不会变,它在于心境,状态,只要自身保持向上,这种美好随手拈来,比起那些臆想,虚幻的感觉,更加朴实,平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一辈子的春天究竟是数的过来的,何不把握每天的清晨,每个精力充沛的当下,这便是我们栽种果实的最佳时机,把握每个可控的当下。不断的去洗刷自己,让心更加洁净,饱满,透彻,便是人生美好时,其它的随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