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作者: 储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22-12-22 14:53 被阅读0次

    文本是一个潜在的世界,是诞生作者思想的产品。能不能借助作品进入到作者的个人世界并觉察作者的精神立场,这是文本解读的第一个要旨。

    伽达默尔说,“艺术作品的存在就是那种需要被观赏者接受才能完成的游戏。所以对于文本来说,只有在理解过程中才能实现从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事实上,没有理解的解读是不存在的,而理解性解读首先需要读者找出文本的原生价值,找到作者所要传递思想和精神的信息。

    当我们带着期待视野去解读文本的时候,自然因为自身的语文修养、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等背景影响着我们的阅读选择和判断。每一个读者的认知结构常常决定着阅读的指向和思维的方式,阅读就成为了一种参与,就像参与游戏一样,既要遵从游戏的规则,又要将自身置入其中,既不放弃可以理解的作品因素,也不放任自己的随心所欲,通过作品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来寻找和完善作品的意义。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语”字出发,植根于语言文字,贯通于语境世界,不偏离语体特点。在阅读理解文本的时候,只有在文本里面找到读者自己的解释和表达,才能真正发生阅读理解。“从根本上说,理解总是一种处于这样一种循环中的自我运动,这就是为什么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不断循环往返是本质性的道理。而且这种循环经常不断地在扩大,因为整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个别东西的理解常常需要把它安置在愈来愈大的关系中。”伽达默尔反复强调,理解总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我们不仅可以在文本的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进行理解的循环,依靠作品意义来联结这些关系,从而保证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所构成,部分意义的内容由更大的部分背景来支配的道理;而且可以从文本的表现内容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从作者的创作思想理解作者的时代状况,从作者的时代状况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反之,可以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理解作者的时代状况,从作者的时代状况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从作者的创作思想理解文章的表现内容……于是,在读者与作品之间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解释循环,要理解作品的意义,必须扩大对作者的了解,而要扩大对作者的了解,又必须不断地阅读其作品;要扩大自己的阅读,必须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而要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又必须不停地阅读。因此,没有循环就没有理解,读者的理解永远处在循环之中,而这个循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当读者进入到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之中之后,就需要读者让作品进入到自身的精神领域之中与作品之间发生共鸣和互塑的行为,这是文本解读的第二个要旨。

    好的文本阅读需要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理解的习惯,从各种方向去对照和揣摩,在与文本对话中进行发问和质疑,既要关注专业成果的经论性意见,又要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的空间,不断丰满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见解,丰盈自己的生命。

    文学审美之所以是一种精神哲学,全在于阅读理解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还是一种理智。如果只是盲从或者偏解甚至否认其他的可能性,那这种阅读理解就不可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只有深入下去,才能深刻领悟。只有明悟精神家园,才能提升精神境界。

    文本的理解最终必然是一种自我的理解,当读者试图理解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必然把自身植入到作品的文字之中,分享着作品充满神秘的灵魂,和作品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意义的创造。阅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过程,读者把自身的体验融注到文本的情感、心绪、欲望、意志的表达之中。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视域之间的对话,作为读者来讲,我们需要把文本作为一个与“我”发生关系的“你”来对待,它是一个真正的交往伙伴,需要把“你”来经验,对“你”的经验进入一种问答的逻辑——一种理解的对话之中。读者并不是无条件地服从作品传统,而是通过对话进行反思和审视,既有接纳的丰厚,又有否定的批判,通过对话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经验。从审美效果来看,就是要让读者在接受当中驻足流连,反复吟咏,在持续不断的视野转化过程中集结那些接受东西的意义,从作品之中品味出“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

    对于阅读理解,我的一贯看法是,先要“裸读”,再次“情读”,最后“悟读”。正如郑板桥画竹一样,经历“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从手中之竹(文本)追踪到心中之竹(心神)体验到眼中之竹(生活)。培养读者的深度解读和思辨能力,需要在解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下功夫。

    当然,并非每一个文本都有可能挖掘出新的意义,甚至读出颠覆性的意义。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在找到原生意义的基础上自我澄清和自我发现,深化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心灵,实现真正的读者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vv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