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黑白分明”的木耳炒山药、名为“清清白白”的素炒白菜以及“清廉本色”的炒藕片等等菜品。某地县委党校给本地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期间推出的“清廉餐”上了短视频平台,让人感慨有些人的创意无限。上网一搜,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这种形式早有先例,有公司搞的活动,也有学校组织的比赛,菜名也自然也是围绕清廉的主题,如“一清二白”--青菜鱼丸汤,“高风亮节”--竹笋炒肉、“躬身自省”--炒河虾等等。
有媒体评论,要警惕廉政建设中的形式主义,有网友评论,本想表现一把,结果反遭批,没弄清实质;这表面工作做的到胃;花里胡哨等等。
在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发挥廉洁文化在廉洁教育中的作用无可厚非,也应大力提倡并积极作为。这种做法之所以引起负面评价,我觉得是把文化的内涵与具体的实际生拉硬扯捏到一起的结果。食物的用途是吃,食堂是吃饭的地方。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人的精神放松的时候,却还他们吃着这些“清清白白”、“清廉本色”、“高风亮节”,我想除了会让人感到滑稽外,没有几个人会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对照检阅一番。
自己每年都会参加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活动,比如书画作品展、读书征文、观看主题电影等等,有些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我想,原因就是活动的形式很好地贴合了内容,适应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想像一下,在参观主题展时,严肃的气氛,典型的事例,深刻的剖析讲解,效果自然会与餐盘前立个写着“一清二白”、“清廉本色”等等字样的小牌牌大相径庭。
创新要提倡,文化要融入,相信“清廉餐”的本意也是正向的,但文化的融入要润物无声,创新更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搞成形式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