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职场危机,在网络上被传的沸沸扬扬。
随便翻开招聘软件,招聘条件中的“35岁以下”,很刺眼。40岁女硕士应聘,被HR说公司不养大娘,很扎心。
说了好几年的延迟退休,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忐忑不安难相见。
今天看到了40岁就应该开始为养老做准备的话题,原谅我一个小女子已经风中凌乱了。
近日,经济学家付鹏在谈到养老问题时说,现在这个时代40岁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养老做准备,包括稳定收入、安定住所、降债务、降杠杆…“40岁之前我们都在为事业进攻,而40岁之后不得不为养老转入防御模式。”
看到这段话,其实内心很凌乱,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经历。
23岁,大学毕业,留在读书的城市工作。
26岁,和初恋男友结婚,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持,我们婚后在城乡结合部按揭了一套小房子。
28岁,怀孕生子。此时,为了上班方便,我们依然是租房居住。
32岁,卖掉了城乡结合部的房子,在市区买了一套92平的住房,和人生中第一辆车,都是按揭。
40岁,孩子只有12岁,小学六年级。按揭买下第二套房,换了第二辆车。
我在公司拒绝升职多年后,还是升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老公换了几次工作,职位到了项目老总。
看上去,一切都是刚刚好。
但是,孩子马上要进入初中,要迎来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期,就像开盲盒,不知道惊喜还是惊吓。
50%的中考升学率,压的我们不敢松一口气,只想尽力托举,不希望有一天孩子会埋怨我们,“你们,当初为什么不逼我一把?”
父母年龄到了65-70岁之间,虽然没有大问题,但常见基础病也让人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母亲犯了一次脑梗后,更是心里有种紧迫感。
自己,每年的体检,出现的异常数据也是越来越多,结节、体重异常、内分泌紊乱。
40岁的时候,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想自己的老年。
养儿多年,知父母深恩。
左手携,小儿尚幼;右手扶,父母年老。左右考虑,上下平衡,不敢歇,不能歇。
人人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养育孩子,恩养父母,没有钱是寸步难行。
能想到的,就是挣钱、挣钱,还是挣钱。
但是,到了如今奔五的年岁,回想起来,我们在40岁时,不是没有想将来的养老问题,不是没有打算。
而是,我们的养老问题,其实一直在无意识地做着准备。
从孩子这一端看
现在孩子马上就要考大学,没有颠覆性意外,应该能考个好大学。而他自己的未来道路,自己想的很清楚。
在育儿的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够不到孩子的脚步,把他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信的人,我们的老年就无需再为孩子操劳。
这是我们为自己的养老做的第一步打算。
从父母这一端看
当年为母亲补交保险,现在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生活足够。医疗有新农合,平常吃的药、住院可以70%报销,自己花费很少。
虽然有基础病,但身体还算康健,洗衣做饭带孩子,收拾家务都不在话下。
只有公公阿尔兹海默症需要人照顾,但这个病症,除了家人尽量悉心照顾,其他也没有好办法。
从自己这儿看
家里有一定存款,多套房子。房子是为了将来给儿子创业或者结婚用的启动资金。
除了正常的养老医疗保险,每人还有两份商业保险,最起码不会出现因病返贫的现象。
我前年被公司裁员,刚好高中陪读。等孩子上大学以后,我打算二次就业。
虽然奔五的年龄比较尴尬,一万的薪水找不到,三五千的工作应该还能有,给孩子挣个大学生活费就好。
老公还信心满满,再干十年,给儿子攒下老婆本。
[送自己一朵花]所以,40岁考虑养老真的不算太早,有意或者无意,我们都在做着准备。
40岁,孩儿还小,父母已老,自己正是中流砥柱。不需要特意去考虑养老这个问题,逐渐成熟的思想,在下意识中,就自动给你做出了选择。
不知觉中,自己变成了一个家的顶梁柱,一手牵着未成年的孩子,一手扶着年迈的父母。
我们的心自动帮我们做着选择;
不再冲动行事;
凡事懂得三思而后行;
知道存钱的重要性;
开始学着养生、健身;
因为我们明白只有保重自己才能好好爱我们深爱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1972/478db7fc10ab30e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1972/d638a4b07911abb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