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丁玲的《韦护》过程有些搞笑,刚看开头时,丽嘉的奔放让我有些诧异,搞不清年代了。韦护跟着柯君第一次来到女孩子们的院子见到丽嘉时,丽嘉正躺在藤椅上,“一件宽大的绸衣,遮隐了那身体,蓬松的短发,正散在脸面上,一双雪白的脚,裸露着不同姿式的伸在椅子外面去了”。面对第一次来的陌生男人韦护,和一直苦苦追求她的柯君,丽嘉是以这样一种姿态迎接他们的。我很诧异,哪怕放在现如今的社会,有陌生人的到家来,一个十八九岁芳华的年轻女子也很少会如此肆意地躺着。对不熟悉这个年代的作品的我来说,这是篇很奇异的文章。
再看下去,无非一群女孩子的天真烂漫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谈话内容让我摸不着头脑,接着韦护的日常工作生活也让我看的百无聊赖,作者想表达些什么?新青年的理想,新女性的自由?快速的翻看,一目十行的浏览,哦,后来丽嘉和韦护在一起了,后来又分开了,文章结束了,什么鬼!真是莫名其妙的文章!
合上书,照常上班吃饭睡觉,但心里却老惦记着,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说啥?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青年的恋爱?那也太冲破封建藩篱了(那种种在当时来说可能算是露骨的描写)。追求革命事业,貌似没提及。自己郁闷这样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让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看来是文学修行太差。干脆上网搜索下别人的读后感是怎样的。通过别人的读后感,对《韦护》的写作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有了些许了解。丁玲因好友与瞿秋白的爱情有感写的这篇作品,有读者说韦护是因为要追随自己的革命理想而抛弃的丽嘉。“抛弃”!有点意思!
我又把书翻了出来,接着看下去。欸,越看越有意思!
这部作品的精华部分在韦护和丽嘉同居之后。
从第三章开始,画面开始变得粘稠一般的甜蜜。“他们两人变成一对小鸟儿似的,他们忘记了一切,连时光也忘记了。他们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栖在小房子里……”
热恋过的人们是多么熟悉这种感觉!待在小房子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抱着,做了睡,醒了聊,聊着聊着接着做,又睡,醒了饿了吃点东西,吃着聊着又做……没有时间概念,不分白天黑夜。世界就是那个小房子,世界只有彼此两个人。恋爱过的人也都知道,这种黏糊甜蜜的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从普通人的物质需求上来说(别跟我谈土豪们的生活……),爱情需要面包,否则只能抱着饿死。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他能在爱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能各种宠爱和被宠,但在社会中立足,获得存在感,不是靠爱情,是靠获得社会肯定的自我实现。此刻需要假装理论丰富地样子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显摆出来。
很明显,处于爱情你侬我侬阶段的韦护和丽嘉直接秒了最后一层“生理的需要”,那是炮友的级别。韦护和丽嘉处于第三层次“归属与爱的需要”。两人在热恋中相互依偎,丽嘉没有了以往对事事都不满意的负面情绪,韦护也觉得那两人世界才是他生命的意义。
但是别忘了,“归属于爱的需要”只在金字塔的中间,再往上还有人的终极幸福——“自我实现”。在热恋中韦护开始感到惶恐,因为“他不能有弃置这些工作的念头,这是他的信仰”。在工作中他不怕别人的误解和漠视,不怕劳苦,甚至不怕死亡。“他不能离开这地方,他只能像一只蚂蚁似的往前爬去,倒在另一些蚂蚁的上面死了,又让后来的爬到他自己头上。”但回到家中 ,一切的信仰,一切的奋斗都瞬间没有了,只有丽嘉,丽嘉,丽嘉!丽嘉的眼,丽嘉的手,丽嘉的温暖,丽嘉的怀抱……
这是一种很压抑的状态。因为我同样有过,在恋爱前,有着规律的生活,明确的奋斗目标,恋爱后,开始黏黏糊糊的窝在家里,窝在那个没有白天黑夜的小世界里,看似很甜蜜,内心却一天比一天虚。两人如果一直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到最后双方都没有了喘息的空间,只有死路一条,对于彼此和爱情都无益。
爱情不能密不透风,否则会变质。苛求时刻的陪伴,只会让彼此将精力耗在了不断让对方相信你爱他,不断恐惧有一天对方会离开的焦虑中。信任与独立,这是能让热恋回归更深沉更长久的爱的保证。丽嘉尝试将韦护往外推,但在往外推的同时她是痛苦的,因为她的不信任和不独立,在没有韦护的家中她是惶恐不安的,这让工作回来的韦护心里承受了无尽的内疚,这种内疚让韦护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