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看到上海一个老师发的新闻,颇有感触。
备考研究生囊中羞涩的大学生偷了外卖,因屡次作案,虽总金额不多,但构成事实犯罪,已被刑拘。发文作者引用了美国的一个类似案例: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因没钱,但为了让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不挨饿也偷窃了食物。老人需要原价值配餐40美金或者接受三天刑拘。选择赔偿缺没钱,接受刑拘又担心孩子。左右都是难!有位绅士站出来,慷慨替老奶奶交了罚款,并号召大家捐款。因为他觉得,这种因贫困挨饿去偷窃是这个社会的耻辱。
作者最后说,他已联系南京110,表示自己愿意帮那个大学生赔偿。他认为,用计入档案的盗窃罪去毁了这个孩子的一生,是不合适的。
很多人穷过,但穷到要偷东西吃的地步,大概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这种耻辱会对人有多大的影响呢?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小时候的伙伴:小米和小华。
小米家有四个孩子,在80年代大家都不太富裕但开始贫富分化的时候,她家是走下坡路的,因为小米爸爸打工出了事故,右手三根指头被机器搅断了,基本失去靠体力赚钱的能力。小米奶奶也常年卧床。小米妈妈除了一般的农活,就找各种机会挣钱。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镇上谁家有红白喜事,她就去当帮工,除了工钱,还可以搜罗一些剩菜剩饭。
有一次,一个家里比较有钱的同学爷爷去世,小米妈妈也去帮工,正好暑假,就带着几个孩子去蹭饭了。但被主家一个亲戚看见了,就当着小米的面羞辱了小米妈妈。小米那时候比我高一年级,小学四年级。妈妈回去跟我们说起这事时,我特别震惊,以至于现在都还记得妈妈说起的这件事。那这个事情对小米打击多大呢?小学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她,后面过得也很不幸福。不知道这事是不是有关联?
贫穷真的会让人过得很压抑。小华比我大半岁,姑父妹妹的孩子。小时候,过年去姑姑家,总能碰见他。他还有个妹妹。兄妹俩就经常住在外婆家,到舅舅家蹭饭。因为自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没人。而他父母又属于自己都养不活那种。小时候,小华属于特别机灵古怪的那种男生,嘴还甜。那时候总觉得小华应该上高中考大学。可是他父母只希望他早点挣钱帮着养妹妹。所以,他上了中专,80后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中专,他读的邮政学校。
小华上中专,我上高中。刚开始,他常常给我写信,畅想自己毕业独立后要大干一场。可是,连中专的学费,父母都凑不齐。16、7岁的小伙子,在学校吃饭都发愁,所以他各种兼职。暑假基本留校做点勤工俭学,并指望从毕业学生的破烂里捡些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在姑姑家拜年时,大人们说起小华:看,他这鞋和裤子都是捡的呢。
后来,每次见小华,都感觉他又黑瘦了。他努力攒钱,希望妹妹能有出息。后来妹妹终于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也嫁了不错的人家。可学历太低、没有家庭支持的小华路越走越窄。有过短暂的婚姻后,小华一直没有再婚。
很久没有听到小华的消息。
每次听到穷学生的故事,就会想起他,想起长辈们说起他留校捡别人旧鞋旧衣服穿,心里就特别难受。
我读书时也很清贫,但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如果也是机遇不好,父母不给力,需要不顾尊严地生活,还会有挑战生活的斗志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