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着作者的逻辑,首先是论证了内外兼修,什么是内、什么是外:
教练技术作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分类,将心态和素质归结为内,将知识和技能归纳在外的范畴。
作者强调,这也是符合中国古代哲学的:
道家的宗师老子说的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两面,第一句是“为学日益”,意思是你学习身外的知识,会天天有进步,有收获。第二句是“为道日损”,也就是说你要求“道”,天天要甩掉一些东西,天天有损失。某些概念甩掉了,某个习惯甩掉了,某个自以为是的观念甩掉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所以,在以上逻辑中,“道” = “内” = “心态和素质”?这是老子的本义吗?
作者还举例:
在企业界,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的当属那些才能卓著的领袖,他们不一定熟悉企业每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却能凭借内在的魅力和领导才能赢得众人之心,成为领导众多专家的专家。
魅力、领导才能,这些偏向于lead/guide/charismatic的东西,与“教练技术”,是融洽的吗?
以上论证是不是都可以舍去?
说完内外兼修,接着是:
人本教练模式根据“人”的字形,将人分为相应的三端,顶端用英文“Why”(因何)来表示,也就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这样”,探究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行为依据的动机及人生的目标;右端是“How”(如何), “怎么样”的意思,表示人们采取的态度,或者做事情的出发点;左端是“What”(用何),究竟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
如果把“Why”定位为人生的目标,那么“How”是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What”则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目标。
这个很类似于Simon Sinek的Golden Circle,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关于Golden Circle,有一篇分析在这里以及这里:
而在作者这里特意强调How是心态 —— 但我想,更准确的可能是在说,“带着什么心态去做”,不是要知行合一吗?剩下的What反倒是纯粹器物层面了 —— 参考另一篇文章的说法,这也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inside-out:
关注自己的Limbric Brain,就是关注情绪、关注内心吧,这是和作者想表述的一致,最终作者将“人”进行了重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