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作者: 阅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23:07 被阅读535次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1

    今天开始看《欧洲文学史》,一本文学研究生的阅读参考书。一共3卷,4本书,加起来有1500多页。

    先看十九世纪文学部分,前言和概述部分还是比较吸引人。可是到了具体一个国家文学的介绍的时候,就比较枯燥了。

    在前面看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时候,看得比较轻松。对中国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比较熟悉,外国文学史对于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也比较简略,只介绍著名作家和作品,也相对熟悉。

    可是,在看《欧洲文学史》的时候,比如德国十九世纪文学部分。我只是认识歌德和席勒部分,其他作家和作品,都很陌生,阅读起来很困难。

    我心里想,在研究生课程里面,类似的书籍起码还有20多本。包括《古代汉语》,《比较文学概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西方文论史》,《东方文学史》……

    《欧洲文学史》还是当中比较简单的课程,阅读起来已经有困难了。心里就滋生了一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想法。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2

    我把书合上,想到一个心理学的名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法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我现在就是短暂地进入了这种心理状态。想想都觉得是可怕的状态,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自己在心里面,先认定能力不够,然后就不再努力,不会再有信心去清除障碍,到达成功的彼岸。

    也就是说,如果我长期沉浸到这样的心理状态,那么我只要是一拿起书本,我的头脑就会一片空白,就会想去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反正就是不要看书。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3

    我又在想,什么样的人会经常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

    工作失败的人?学习失败的人?恋爱失败的人?长期被疾病折磨的人?这些人都应该有过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拿学习失败的学生为例,这个比较号找到数据。比如说拿2017年中国高考录取的数据来看。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样才算学习失败?没考上大学算不算失败?如果算,那么就大约有240万人没有被录取。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高考考生都超过900万,那么这12年期间,就有2880万学习失败者。实际上会更多,2010年之前的高考录取率,都不够70%。

    如果没考上本科算学习失败,会有多少人呢?有大约620万人没有考上本科。12年,有7440万考生没考上本科。

    如果没考上一本算学习失败,又有多少人?答案是840万和10152万。

    高考制度是成功的,它让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完成高中学业,超过1亿的学生考上大学。

    高考制度也是失败的,它让几千万的学生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4

    人一旦进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一是,不想做。反正都不可能成功,就不要再做了。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一样,漫不经心,佛系。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二是,对自己评价很低。对学习工作没有丝毫兴趣。与其他人相处,多疑自卑,逃避处理人际关系。

    三是,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周围的人的消极评价,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态度。反正怎么做都是失败,怎么样努力都无济于事。

    更可怕的是,还固执己见,听不进其他人的建议。用消极的方式去对待学习和工作。

    四是,自信心很低。没有学习和工作之前,想得更多的是失败,遇到挫折很容易就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

    听起来很可怕吧!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5

    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长期的成绩不好的状态的积累。

    由"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灵偏差的现象,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能不重视。

    学生在成绩不好的状态的长期积累,导致了一些跟智力无关的品质的弱化。也就是说成绩不好,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心理问题。

    读书的时候,有些学生曾经努力过,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错误的原因分析。

    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也有一些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其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

    无助感与失尊感都是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绝大多数小孩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

    只是有些小孩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就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

    第三个原因,是学生对于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原因。

    当一个人认为造成他的成绩、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

    工作的情况,也是类似,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06

    遭遇习得性无助,怎么办?

    可能需要充分理解,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原因。提醒自己,进入这种无助的心理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想让自己远离绝望,要学会客观理性地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总之,需要找时间跟自己对话,分析失落的原因,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不要逃避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娟娟新月:👍👍👍
      • 倾若尘:好厉害,我估计一眼也看不下去😂😂😂
      • 剑字如舞:看到你说的不恰当的评价,让我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正面积极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阅悦生:@剑字如舞 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的看法,有时候真的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 萱子鱼儿:我反而觉得有挫折感不是坏事,失去平衡,才会努力找到平衡,知不足才会有进步啊!:high_brightness::high_brightness::heart::heart:
        阅悦生:@萱子鱼儿 谢谢
      • 美优520: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把自己放空,出去玩出去放松。人生有起有落,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哦。
        我几乎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有,就干脆放空自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少想多走多看多做~
      • 浅墨0202:习惯性无助,终于找到自己提不起精神的原因了。谢谢🌹
        浅墨0202:@阅悦生 正在努力克服😊
        阅悦生:@浅墨0202 这种状态很糟糕。能克服就好。😀
      • 作家苦旅:《叙事学》很多人说看不懂,其实也是文评里最基础的,上次我看了一个川大学姐推荐后,发现书太多。《文心雕龙》这类也需要一定理解力,还有就是我最近在大面积看国学类书籍,买了近200本的入门和讲解,看完了我再看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学理论那些估计要明年去了。
        阅悦生:@丹妮文学馆 嗯,学海无涯苦作舟!
      • 长衣倍倍: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加油💪
        长衣倍倍:@阅悦生 随时为你加油呢😄
        阅悦生:@长衣倍倍 需要老倍鼓励啊!

      本文标题:关于“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d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