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莫名觉得很丧,最近的自己也像个晴雨表,阴晴不定的,明明昨天还非常地振奋与欢腾,今天就被“颓”与“丧”取而代之。
说不清楚为什么。
我做了好多事情去抵御“无事可做”的状态,可是感觉更累了。
这是非常矛盾的状态,忙碌的时候想要休息,但真的可以休息的时候却只想做些不费脑却费神的娱乐活动,做了会后又开始自我怀疑:“我怎么什么都没做呢,没有好好忙碌,也没得好好休息。”
于是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闯,很沮丧。
今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觉得特别符合我现在的状况。
“越忙越燃,越懒越丧,越闲越心慌。”
要是没有处理好“忙”与“闲”的关系,在大概率上会误杀很多自己的时间,陷入一个更消极的循环。
看到了一位博主分享自己的经验,我觉得还是挺实用的,分享给大家。
1
她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一个学期过得清心寡欲,活像个苦行僧,每日校园和宿舍两点一线,每天认真上课、课后做延伸阅读、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整个人处于高度紧张的忙碌状态。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喜欢做个观察者”。
这是她快速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先老老实实打基础,熟悉整个生活学习环境、对课程的难度有一个了解,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套路,看看班上最厉害的学霸们在做什么,然后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融入他们的圈子和学习小组,在这种氛围下保证了自己的分数和求学的认真程度,也实打实地学到了很多专业上的东西。”
这是她循规蹈矩的第一个学期,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基本的生活框架。
2
而在第二个学期,她准备做一个实践者,彻底放开了自己:
“我开始加入很多组织和团队,去social、去找实习、到处去玩,因为很多课程的套路已经摸清楚,只需要花费原来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剩下的时间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还不会打乱自己的计划。” 她观察到有很多学生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各种放风,像去旅游一样,但其实对于整个环境并不了解,只是单纯的玩乐,等到真正玩够了想要投身课程的时候才发现课业难度比自己想的要难很多,整个人无法进入all in的状态,好不容易适应了整个学习,也就接近毕业了。
这样“有点框架”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吧。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建立于框架之中,可是突如其来的丧却无法阻挡。
建议是:先建立自己的生活框架,再做细微的调整。“自由清闲”的状态是生活的一种补充,而不会是生活的全部。
不要总想着一口吃掉所有的糖,有了苦味的铺垫,往后哪怕是一小口都会加倍的甜。
你得先忙碌起来,才会get到放松的快乐。
今天丧的时候听了些音乐,也随心地做了下面一个h5展示,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新的页面观看。
可以保存,微信扫描观看噢嘿嘿,当然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行走在夜空中的猫,去里面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