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祖再一次降临世间,以不争、不怒、不执的理念,以万法随缘的心态,瞬间圈粉无数。
面对“佛系”理念的流传,有人无奈,有人批判,然而,是否有人会认真的想一下,究竟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都不知不觉成了“佛”呢?
『人本是人,有七情六欲,有执念贪求,这本是人之常情,若是人都成了无欲无求的“佛”,就好像一条鲜活的秋刀,被硬生生做成了咸鱼。』
失去了本然的你,即便有穿上了“佛系”的马甲,却也不可避免的染上了“咸鱼”的悲哀!
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些“无所谓”“都可以”“算了吧”“好好好”的背后,有着多少小王小张小李的无奈与哀愁!
比如小王。
刚进公司的时候,一手拿着毕业证,一手握着拳头,眼神坚定,步伐有力,肚子里装着无数个日夜苦读的学识与鸡汤,立志要把一切阻碍踏平,改变整个世界!
然而,上班才第三天,上级主管就找他闲聊,言语之中有着宽慰与鼓励,却更多的带着一丝严厉的警告:“小王,你要立足本职工作,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你管的事情不要管。年轻人,心态要踏实!”……
再比如小李。
毕业后刚进公司,就被安排了一周的企业文化培训。一连串的讨论、演讲、考试直接把她脑子轰晕。
后来,她问一个前辈:“团结、敬业、学习的理念虽好,但为什么要讨论七天?我其实还是不明白公司的企业文化究竟想说什么?”
前辈微微一笑的说道:“其实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差不多的,团结就是听话,进步就是干活,学习就是低调虚心,你明白了吗?”……
这个世界上,有着数不清的,却本质相通的公司文化,也就有着数不清的小王小李。
『他们面对着各种难以撼动的体系和规矩,经过十年八年的岁月洗礼,背负着高昂的车贷房贷,逐渐收敛了自己的意气,平复了内心的波澜,低下了自己高昂的头颅,双手合十,轻轻念一声:“阿弥陀佛!”』
于是激情燃尽,岁月静好。
每日要做的,无非是早课晚课,撞钟念佛,富贵无非一梦,年华好似水流。
人生在世,难得的是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碌碌无为,总好过飞蛾扑火,多做多错,自取其辱……
当念阿弥陀佛的人越来越多,这世上很多公司,开始慢慢变了味道。
只是,光有佛系员工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佛系老板,那这些庙便还是显的不够完整。
一个公司,在创业的时候,往往命悬一线,左冲右突,好不容易破茧成蝶,创始人和元老们就开始总结人生,写制度,做文化,甚至出书立传。
甚至有人将领导们说的金句做成文宣,挂在墙上。
后来的人,经历各种洗脑培训,内心甚多惶恐,只能面对这些文字,参禅悟道,有慧根者,自然青云直上。低根器者,纵然悟不透,但时常念在嘴上,成了口头禅,也算是为自己挣了生存空间。
于是,建立了各种“企业文化”的佛系老板们,每天享受着信徒们的早晚膜拜,慢慢忘了自己的本来,越来越觉得自己便是佛祖,受到这样的膜拜是理所应当的。
甚至在对公司人事、业务的判断上,也越来越以价值观进行决策。与自己理念向左者,坚决出局,业务坚决砍掉,不管对方的见解有多少价值,会给公司带来多少回报。
有了“佛系”员工,再加上“佛系”老板,这些庙(gongsi),便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只是,当年悉达多王子,为了普渡众生,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进行了难以描述的苦修,最终掌握的最高真理,创建了佛教。
后面的信徒,因为已经面对了最高真理,不再要推陈出新,不再要批判进取,只需要对着佛祖的真理悉心感悟,日日用功,以求解脱。
但是,世间的众生,除了佛祖,掌握了最高真理的人,又能有几个。
你只是凡夫俗子,偶然间有了前瞻,做了好事,甚至只是运气,赚足了第一桶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剩下的,不该是如履薄冰,日夜煎熬的为资本找更好的出路,为自己和员工谋最好的未来吗?
但是你只是着急输出那些甚至还不成体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再加上别有用心者利用你的内容,美化了源自封建时代的父子纲常、君臣伦理、圈地为王的理念,推行在公司中,不知扼杀了多少活力与热血,硬生生的将大好疆场,烈马雄鹰,做成了吃斋念佛的菩萨庙。』
这,真的合适吗?
有人说,一个公司活下来的第七年是一个关键年,搞不好,就死在第八年。
就如同小孩子七岁时正好是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如果不加引导和管束,便会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佛祖之外还有基督,他老人家都不是世界的中心,何况是你?』
别急着建立你的企业文化,你做的是公司,不是庙?
你短短几十年人生经验建立起来的文化,根本经不起迭代社会的考验,最后只会成为公司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你的公司最后成了一座庙,你那些早已被你搞的遁入空门的员工,怀着平静的心继续混着社保,悲剧的只会是你。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