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受苦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得到还是失去都是苦。
佛陀的世界观是乐观厌世,没有了悟的人无法体会。但是这句话还是耐人寻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我们的情绪不是外界事物引起的,而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引起的。
所以那些看起来能够令人快乐的东西和看起来不好的东西,都是我们主观的偏见。
果实一定是好的,粪便一定是不好的吗?对于农民来说,粪便可以灌溉农作物,做肥料。果实引起欲望,吃过多,可能会导致生病,然后它就变得不好了
物质上的各种拥有一定是快乐的吗?有时候拥有一些东西,就意味着不自由,牵挂,负担,当然也可以说是甜蜜的负担。
所以我们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我们能否过得快乐,是否富饶。
宗教里的修行顿悟,就是为了找到真我,找到内心的极乐世界,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如此就可以脱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
如何不枉一生
毕竟还没有了悟,无法体会极乐世界的快乐,没有亲身体会,就难以相信。
作为凡夫俗子,在世俗红尘里“逍遥”的我们只想好好过这一生,不枉一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的人生意义,似乎怎么活都不对,又似乎怎么活都可以。
在情绪受外界人或事物的影响时,内心有过度的恐惧和欲望时,我们内心就被其所扰,就会脑子里想各种事情,就会处于我们常说的人“不在状态”,一天天好像在重复,浑浑噩噩,失忆了一般。
可以说我自己就是情绪容易受影响的人,饱受胡思乱想,贪心欲望、求不得的苦。为了脱离这样的苦,遍寻秘方:儒、道、佛、心学、心理学、瑜伽冥想。。。。
就希望能够找到如何“正确”过一生的指导方针。
无论哪家思想,最统一的一条就是活在当下、正念、专注。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内心是富饶、快乐、祥和的。不轻易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影响,不陷入过度的情绪里。
能够专注于当下的事情,这样我们才算真正体验每时每刻,体验了这个世界。否则就好似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还没有尝到滋味,就下去了。
所以无论生命处在什么样的阶段,遇到什么事情,或起或落,或喜或悲,若是我们能都平等对待,都视为我们可贵的人生之果,能够细细品尝。修炼这样的心境,那么还有什么事是苦的呢!
认真活过,就不枉此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