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强者梦,但是,社会不能没有弱者!就犹如世有日夜阴阳、悲欢离合,教育有检查与被检查,人有正常与不正常一般。
想象一个场景:原始社会的一个部群,为了发展,行走在迁徙的路上,前方荆棘丛生,四周野兽成群。那怎么样安排人群中的青壮年和老弱妇孺呢?
应该是:
老弱妇孺居于队伍中间,青壮年探于前守其后,护其左右。强者探索前路,引领方向;守护妇孺,保其安全。而弱者则于路中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如此,强者实现个人价值,赢得尊重,同时获得食物分配的倾斜;而弱者则收获希望、安全和适当的食物。部群得以继续发展进步。
但是:
若强者,功已成名已就,守护着物质与荣耀藏身于队伍中间。反正就是孑然一身,逍遥于云端。弱者你探路也好,不探路也罢,与己无关。盘算着仗着身强力壮,不惧内耗,即使团体散了,凭借己能,依然能寻得个部群生存;而弱者更多的是自生自灭。
若强者,仗着体格高大,变相地胁迫弱者开路。弱者去吧,则倍感无力、忧虑;不去,则可能受到嘲讽、排挤。恐慌加身,时时而忧心也。
强者,若已不再为部群发展,去探索;为部群或者弱者去守护,他还是强者?他还能成为弱者眼中的强者?如此,弱者依旧盲目去崇拜所谓的强者,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或者乞怜所谓的同情,那弱者不是弱者,是蠢材,废物,奴才,弱者也应该有弱者的骨气。
强者不强时,弱者何必弱呢?
若强者强时,弱者亦应尽好弱者的本分。
强者披荆斩棘,探索前路,应该受到弱者的尊重,有目共睹的牺牲,应该受到诚心的礼赞。没有强者,弱者你就要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让你产生不愉悦的情感体验,就会失去自己定义的安全感。弱者不应随意地人云亦云,弱者要尽到弱者的安分!弱者不能尽到弱者的本分,不能为强者的探索与守护构建他们需要的价值,那强者岂不是傻逼、二百五了吗?
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尽管为后人诟病,但有一层意思却是值得玩味,那就是你做了君臣父子应该要做的事情,你才是君臣父子;反之,你没有做,你就不是君臣父子。强者与弱者亦是此理。
观今周遭,却是强者不“强”,弱者不“弱”!
跋:作为老师,在孩子面前,吾自诩为强者,但时时羞愧于没有给孩子们足够引领与足够的安全感,把打击教育误认为挫折教育。亦以此文正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