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疗愈写作心理
前半生的“苦”,如何换来后半生的“甜”呢?(心理学剧情版中)

前半生的“苦”,如何换来后半生的“甜”呢?(心理学剧情版中)

作者: 连洛洛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23:06 被阅读0次

上集讲到唐在我这咨询了三次,在第三次的咨询过程中,她开始动摇了内在父母的关系,开始和我更进一步地亲近了。

内在父母关系的重建,先是需要破裂,如果关系太紧密,就没有重建的可能,只有从中间开始破开,有了裂缝,光才能照进来,希望才会呈现。

第四次的咨询又过了一周,这次她穿了条长裙,水墨画的花纹显得格外淡雅淳朴,对比以往暗色系风格,有了些许的改变,变得明朗了一些。

大大的眼睛这次见了我,先是定定地稳稳地看了我一眼,而后缓缓地低下头去不看我。随后慢慢地自在一些走到沙发前,捋了捋飘柔的头发,缓缓地坐在靠背前。

我给她倒了一杯水,她紧紧地握住,开始发问:

“我回去以后,又哭了两次,觉得心很痛,头也痛!”(全身开始颤抖,眼里有泪水却强硬地收住,担心我看到她的脆弱)

“嗯,痛的时候让你感受到什么事情还是什么人了吗?”

“嗯!!”(非常肯定地点头后,还是犹豫了不知道如何说,眼神里有恐惧,有担心,还有痛苦)

“你可以哭出来,我在,一直都在”(知道她出现了阻抗,不愿意多谈,共情她的感受,不去勉强,只是接纳)

“我想到了,模糊记得爸爸妈妈摔了我的手机,让我不能玩游戏,叫我去做作业!!!”(她几乎是吼叫起来的状态,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恨)

“我不要这样,我不想见到不想不想……”(说完这句她哭了,凌乱的头发,僵硬的身躯,让我很想起身用朋友的方式抱住她,可是不行,我是咨询师,我能做的就是陪伴,不能带有私人感情)

就这样哭着哭着她却睡着了!少有的情况让我有点失意,我原本还想继续探索看看,没想到她居然睡下了。

趁她睡觉的过程,我理了理思路——

一开始,她的平和和自在远远比前几次好很多,现场相对放松的状态给她带来了安全感,也是前几次的交流给了她信任的感觉。

所以这一次是她先提问,继而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恨——源自于玩游戏的冲突。

这里我们先来谈谈冲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生了冲突,其实就是攻击力的出现,因为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攻击性,让她产生了恐惧,也就是外界环境给她带来了威胁,从而使她也很自然地为了防御自己受伤害,她也向父母表达了攻击性。

其次,关于游戏你了解多少?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沉迷于电子产品,在游戏里疯狂展示自己呢?

很多人会说因为他兴趣呀,不想读书逃避嘛!也有人会说那好玩啊,不停地竞赛啊!让他们乐不思蜀,玩物丧志啊!

很多负面的评价迎面扑来,可是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如果现实可以得到满足,就像为什么有的孩子吃不饱他去偷东西,本能的需求——爱的满足不够,当他在现实社会里到处充斥着迫害者的角色,从而对她各种抨击和指责时,试问谁会愿意呆着任其伤害,所以她就只能在其他的地方寻找一个出口。

所以游戏仅仅就是一个出口,很多人情绪出口是去赌博,去打人,这从心理学来看,都是攻击性象征化向外的过程表达,只是赌博和打人是一种反社会化,不被社会认可的向外象征性的过程。

而游戏并不反社会化,反而是保护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被继续侵扰,给了他们一个保护壳。

曾奇峰老师关于游戏他曾说过——

游戏保护了孩子,以免让他们成为抑郁症的患者。

同时很多时候游戏里可以找到掌控的感觉,也是同朋友建立关系的一个媒介,就像打电话,发微信一样,是朋友链接爱的桥梁。

相信很多人就问了?那即使理解怎么帮助他们远离呢,答案很简单,建立爱的链接。接纳他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关怀。

而所有的第一步就是全身心地倾听,当你看了我的两篇文章,甚至更久以前的文章时,你会发现我的文章里,大多和倾听相关联,学会了倾听,就打开了链接爱的大门。

就在我理清思路以后,刚要起身,发现她苏醒了……(请听下回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前半生的“苦”,如何换来后半生的“甜”呢?(心理学剧情版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gg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