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2-08读书心得: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2020-02-08读书心得: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作者: 海义的教育观 | 来源:发表于2020-02-08 23:43 被阅读0次

一个幸福的童年可以支撑一生的安全感。今天学习第8章,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儿童时期一个重要发展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儿童不断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整合到自我形象中。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同年级七年级和成年期的发展性任务的解决,一个人自我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突出。

自我概念的发展在5~7岁之间有一次飞跃,通过对自我定义的改变表现出来,自我定义是指用于描述自己特征的集合。所以在7岁之前,有可能你也会遇到一个“叛逆”的孩子。年幼儿童的自我概念主要建立在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例如自身的物理特征。5~7岁的转变基因孩子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描述是单一表征的,即这种描述是独立的、单独的。第2阶段他们开始将自己的某方面与另一方面联系在一起。第3阶段儿童开始将自我的具体特征整合到一个综合的多维的概念中,他们的表征系统逐步形成了,自我描述将变得更趋平衡合理。

孩子的做描述受着不同的文化影响,形成不同的差异,例如中国的父母倾向于提倡自我的互助方面,比如说顺从权威、行为恰当、要谦逊,要有集体归属感;欧美的父母就会提倡自我独立的方面,例如个性化、自我表达和自尊,这些不同的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影响着儿童在各自文化中的自我认知方式。

自尊是自我概念中有关自我评价的部分是,儿童对自己总的价值判断。例如我的孩子,他今年6岁了,我说你现在某些行为像两岁的孩子,他就会觉得很伤自尊会变得很暴躁。高自尊能够激励儿童达成目标,但是如果自尊条件性的依附于成功,儿童可能将失败或批评当成对他们价值的否定,并可能因此对如何做得更好感到无助。书中说:有大约百分33%到50%的学龄前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表现出的“无助”模式的迹象,自贬或自责消极情绪缺乏恒心,自我期望水平低。对于高自尊的儿童,我们作为父母的或者老师要给予他们特定的关注性的反馈,而不是直接批评他们,例如:你不知道你的衣服穿反了吗?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穿衣服呢?

家庭和睦是可以达成儿童早期情绪理解的健康发展。父母两个人的关系融洽,那么让孩子在早期的情绪体验中就会有很多正向的发展。解决自我冲突情绪的需要是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的核心。这种冲突将孩子的人格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人就是儿童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和验证新能力,另一部分正逐渐向成人转变,不断地确认动机和行为的适宜性。

在童年时期,性别的不同,会造成很大的发展差异。学龄前的儿童甚至于年长的儿童,常常将积极的品质归于同性,将消极的品质属于异性。在学龄前儿童中,不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认为男孩儿强壮敏捷粗鲁,女孩儿胆小孤弱。这些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可能是社会风气和文化差异造成的。生物激素、精神分析,认知理论和基于家庭社会化影响的4个方面,会塑造了我们对性别角色的发展观。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它有助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调动感官学习,如何使用肌肉协调运动中的视觉掌控身体取得新的技能。法国作家蒙田说:“儿童游戏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应当被视为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我们在儿童时期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功能性游戏,例如拍球滚球;建构性游戏,例如堆积木,画画;假装游戏,例如过家家。尤其假装游戏结合了,认知情绪语言和感知运动行为,它能够促进大脑中各脑区的连接的密度和以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为孩子创设不同层级游戏的时候,有可能他们的性别会影响我们游戏的选择,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体系也会有影响我们对游戏的选择。

随着儿童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如何教养他们成为我们父母面临的一项复杂的挑战,做父母的必须懂得如何和这些小大人们相处,虽然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但他们还需要学习许多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此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这些个体的特质会决定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在强化、惩罚、体罚、强制命令、诱导和收回爱这些不同的教养方式中,书中比较建议的是采用诱导方式,比较反对采用体罚方式。儿童的认知水平,气质和情绪,能够影响儿童的反应,温柔的引导,特别适合于胆小和焦虑的儿童,他们做错事是容易感到不安,这类儿童只需要一点小刺激,就能够内化父母传递的信息,对他们采取强硬态度会使他们变得更加的焦虑。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儿童理解和接受父母所传达信息的程度,既有认知上的,也有情绪上的,就认识到这些信息是适当的儿童才会接受信息,因此父母需要做到公正正确,并且他们的期望要明确一致,他们必须根据过失,行为,儿童气质类型以及儿童的认知和情绪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如果父母非常的温柔,而且能积极的响应孩子或他们能够唤起儿童对被伤害者的同理心,儿童就会受到更多的鼓励,去接受父母传递的信息。

教养的风格书中也给了几种,比如说专制型,放任型,权威性。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老师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是:如何促进利他主义,如何约束攻击行为,如何应对这个年龄段常见的恐惧?利他主义是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即为了使他人得益的自愿行为。不管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十分重要,这是外显行为的准则、榜样、来源和强化物。利他主义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也会是利他主义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展出更成熟的道德推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动机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学龄前的儿童倾向于拥有利己主义的东西,他们想要获得赞扬,避免批评他们衡量代价和收益,考虑他们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动机中的自我中心主义会降低,他们会采用社会认为好的标准,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准则和价值观,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利他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2-08读书心得: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gw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