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02读书写作打卡

2002读书写作打卡

作者: 春少邪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8:11 被阅读0次

    01

    或许孩童时来过,无有记忆了。大些时,作为本塘人,竟不曾见过三潭,也是遗憾。幸好,这次,终于把自己当作外地客人一样,来一个杭州三日游,将那不曾去过之处,一一踏遍。三潭毕竟距离远,无论眼看镜拍,描述不出它的美,还是得坐船去瞧。湖心岛的美,应该在倒影上,树、亭、水、影,对称自然是美的。应该在古朴的细节上,譬如那角落的花坛,仿佛一下子就穿越时空去往古时候了。只能坐船前来,再坐船回去,门票和船票一起,花费些许,也是值得。

    春无邪拍摄,请勿他用

    02

    雷锋塔亦是一个我常常经过,却从未上去过的景点。塔前的电梯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设置,尽管现代化的物事影响了古色古香,我倒觉得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老幼很是方便。而且藏在两排石梯之间,细细长长,拍照时也不是很明显。再说了,这本就是新雷锋塔,塔身是千禧年初建成的,这电梯算起来也不是破坏古物吧。

    塔中的“遗迹”,若是不懂历史,也赏不出其间的美。塔外都是游客,想拍个纯粹的塔,只能拦腰切断。塔上赏景也全是人头,找个好些的角度,西湖广景,净慈寺全景,皆能看到。可惜是阴天,晴天怕是更美,若是五彩的灯光夜景,许更迷人。

    就是冬日那风太大,塔上待了会就欲流涕,赶忙下楼罢。大冷天的,不如远眺,不如远眺。

    03

    还有一个补打卡的景点,就是城隍阁了。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阁,相对来说,杭州的城隍阁还是很有名的。城隍山又名吴山,山不高,城隍阁也得绕一段山路上去。如果有公园年卡,门票还能优惠一些。

    比起去雷锋塔的阴天,去城隍阁的这天幸好晴天。可惜去的时候一二楼在重修,不知是否这个缘故,人烟稀少。前往阁楼之上远眺赏景,湛蓝的天空、橙黄的阁楼,相得益彰。

    景区内楼阁旁,还有一处“明镜高悬”,可以免费穿上正红的官服,在写着“明镜高悬”的“大堂”演绎“青天大老爷”,格外适合拍照。

    春无邪拍摄,请勿他用

    04

    人是很容易迷失的,生命本没有意义,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反派的大长腿白月光》

    要知道,我曾经很不喜欢自己茫然的时候。特别是近些年,每隔一年半载就会进入那种迷茫的境地。困惑自己存在的意义,不确定方向和目标,怀疑自己究竟是否可以有所成就。

    现在,我慢慢地喜欢上这个阶段。因为我知道,如果一个人已经彻底放弃追求生命的意义,放弃自我的提升,决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只管处理或逃避这个世界给他的任务指令,他就不会再迷茫,不会再困惑。我会有这种迷失的感觉,正是因为我不愿放弃所谓的精神追求,我还在挣扎不曾被现实真正击垮。

    或许有一天,我终于也承载不了,放弃挣扎,顺流而下,也或许,将来我会感谢曾经自己那么多次的茫然无措,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梦中见到的那个原本的自己。

    05

    除非你准备转行,彻底离开,否则你要突破眼前的困境,就必须迈出去,把所有短板全部补齐,到时候,能被人指摘的弱势消失,把优势坚固到不能撼动,你才无坚不摧。——《崽崽》

    这一次,我不打算就这样转身离开。不逃避,而是面对。至少给自己一段期限,试试看,能不能走出困境,如果走出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当在困境里,我每一分每一秒地应对,都会暴露出我自己的问题。哪怕没能走出困境,反而越来越糟,至少我会在反思当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在能做好事情的同时,也能做好这个人。

    06

    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老爸说最占我精力的就是“口才书”和磁带(我至今都搞不明白他说的“口才书”是什么意思,猜测就是小本本的言情小说吧),他的记忆还在我小的时候。而今的小说与音乐,化作了数据,在kindle里,在手机里,媒介不同,本质未变。

    我是没法不阅读的,只是总看得不是“该看”的。那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推理的,科幻的,穿越重生的,总能让我闪身就离开现实闯入与众不同的别个世界。让我放下心神,放下烦恼,只将七情六欲释放给二次元,那是对于我来说的放松方式。小的时候不爱看名著,到大了依旧不爱看。妈最近爱上了《蒋勋说红楼》,于是时不时安利我看《红楼梦》。或许有天我会去看吧,但不是现在,不是今天。

    07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的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断舍离》

    《断舍离》的这种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的意识,其实不是单纯的快刀斩乱麻。不管这乱麻的起因经过,也不想再梳理,只要一个斩断的结果。并非如此。

    在书的开头就讲到很多“断舍离”的真正与深刻的含义,它是具有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的思想,“断舍离”的目标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全局的,它不是决绝的,而是圆润的,它是尊重自然的,强调的是流通与循环。

    08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核心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断舍离》

    我发现一点,我挺害怕死亡的,至少想到死亡的时候,感到的都是负面的情绪。但问题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的。既然我声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为什么我却无法热爱死亡?或者至少是平静地接受死亡这个事实?从一件事物的反面入手,就可以看出,我所说的热爱,不一定完全虚假,却也不见得有多真实。

    同样的,生活的欲望让我们不断地在“进”。某公众号列了个必看书单,美妆播主安利了几款唇膏或是面膜,没那么想买的东西打了骨折,网上购物还差那么一点就包邮或者满减,于是我们“进”“进”“进”,让各种各样的物事充斥进自己的世界。像是书里的这句话,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看得我毛骨悚然又心生悲凉。

    再从反面来看,既然我都没有好好的“出”,让自己的空间能够产生健康的循环,那么对于那些“进”的事物,我真的喜欢吗?我真的需要吗?它们真的必要吗?而今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易地买到很多东西,“想买什么买什么”在一定的价位里是可实现的,但这也造成了很多问题。选择太多,就等于没有选择。我们不再精挑细选,只要随手一点。“进”的太容易,也就“囤”的太容易,“堆”的太容易,而这些“囤”的“堆”的,大多都毫无意义。

    09

    断舍离讲求的就是这种内部的自觉自省的意识……真正的正确答案本来就在自己心里。——《断舍离》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自己看过的一本书《人生之课》里的一段话:Deep inside all of us, we know there is someone we were meant to be. And we can feel when we're becoming that person. The reverse is also true. We know when something's off and we're not the person we were meant to be。

    附上我的翻译: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知道我们注定成为怎样的人的。而且当我们正在成为那个人的时候,我们是能感觉到的。反过来也是如此。当事情偏离轨迹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并未成为那个本该成为的人。

    我们的触角很灵敏,其实能在事情不对的瞬间感觉到something's wrong,可是我们也同样会麻痹自己,关上柜门,塞进盒子箱子,仿佛眼睛看不到的就等于不存在。毕竟日常要忙的事儿也不少,门一关,盖一盖,假装无事,就这样日日夜夜过去。

    我的冲动消费已经算少了,但还是喜欢囤东西,有时候东西是好的,却也没必要一次性买下很多。我感觉书里要把观念当中的“物质轴”转变成“空间轴”的这个概念特别好,囤物品让我觉得有安全感,可事实上它们只会占据我的空间,而将来我会不会改变口味都是另一回事了。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自己的空间自己做主,这种“自己拥有取舍选择的自由”岂不是更有安全感?

    10

    我学会了不再为无法改变的事浪费感情。此外,我还懂得了如果我们想从困难中学习,并且将自己所学会惠及他人,就能将任何灾难变成机遇。——《早起的奇迹》

    这个月尝试了早起,有几天六点不到就起了。早起的滋味真的很不错,可以学习阅读,可以锻炼身体。好像生生从一天24个小时里多了一个小时出来的感觉。可惜六点不到起床,也只坚持了三天而已,六点半起的话,就不会有那种很轻松很悠闲的感觉了。要想养成六点起床的习惯,还真的很难啊。

    早起的关键,还是在早睡。如果能做到晚上10点半、10点就睡了,那早6点起床自然不会那么艰难。很多时候明明努力了几天早睡,之后几天又睡不着,生生熬夜到凌晨十二点、一点。其实呢,不过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想要纠正熬夜的恶习,还有的磨。或许睡不着也得按时睡下,不然就会像现在的我一样,生物钟很不规律,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行吧,先从10点半睡6点半起开始尝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02读书写作打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it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