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刻意练习的说法,自己也看了《刻意练习》那本书。最初我也是盲目跟风,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从早一直忙到晚,忙到没时间听自己的心声,忙到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回顾这一天的时候,会觉得很充实但快感很快消失,然后身心疲惫。
回想起来,当时的自我感觉良好,在别人看来可能我就像小猴子一样兴奋地上蹿下跳,自己心里美滋滋的,其实别人在捂着嘴笑。
不过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一段经历。宝贵的成长经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当你能够安排好每一天最重要的一两件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它,然后其余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那这一天你会过的怡然自得,非常舒适。
如果某个阶段,你的任务比较繁重,一天时间里,你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去完成,中间没有时间午休,甚至没有时间吃饭,一直到当天最后一件事结束,你会长吁一口气,说:“唉……这一天终于结束了。”这时,你的感受绝对不是舒服,而是想着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今天的任务可算是完成了。可如果一想到明天、后天、大后天还是这种情况,我想你的心情应该是糟透了吧。
昨天晚上下直播,睡前跟朋友聊了两句,朋友说:“你没发现自己最近的状态有些不对吗?”
当时很诧异,因为我的确感觉到自己最近就是刚刚所说的后者的状态,完全没有时间去休息,这两天的运动和睡眠状况也不如从前。
在今天早上“每天三件事”当中的“昨日收获”这一栏的第一条,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最近有一个问题或者说困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时间特别紧呢?时间紧,还特别累。因为节奏太快?效率太低?值得反思。”
就在写完今天的“每天三件事”之后,看到了《马徐骏·世界名刊速读》中的一篇文章,印证了这段时间的思考。
在《周刊报道》杂志5月12号的一篇文章当中说:大量名人每天只工作四小时,而每天刻意练习的时间也是有上限的。
其中大概有几个点分享给大家。
1.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
很多科学家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长,但成就却惊人。
比如文章作者Alex研究了达尔文的作息时间,发现达尔文每天只有两个时间段做研究,早上八点到九点半,十点半到十二点。到十二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其余时间用来午睡、散步、写信等等。也就是说,达尔文每天的核心工作时间,只有三小时。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休息,而不是工作。
2.工作时间越长,不代表工作产出越多。
3.刻意练习。
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练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有针对性地去提高自己的表现,时时关注自己的状态,同时能够提供有效反馈。第二,恒心与毅力。刻意练习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改善每一个小细节,最终获得整体的提升。所以刻意练习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如此,可能要放弃很多休闲娱乐,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的确我从最初录音的习惯,到现在写文习惯的养成,都是每一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坚持去做,养成固有思维,到一个时间点你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4.每天工作四个小时效率最高
文章作者Alex认为,不仅要控制刻意练习的时间,还要学会刻意休息。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文章中的数据。刻意练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想要在某一领域达到世界级的表现,需要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12500小时的刻意休息和30000小时的睡眠。
看完这篇文章,我内心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我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也得到了印证。
我们需要管理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精力,包括体能和精神生活。
所以写完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完最近的心得,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进步,一同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天用最核心的四个小时来做最重要的事,在刻意练习时段,注意力高度集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刻意休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
因为未来,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