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六年级毕业前夕,孩子成长的青春初期,也是孩子情绪变化的不稳期,点点滴滴磨练着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大写着人格魅力的神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清晰
刚性、个性托管学校已经实行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周四下午,操场上的每一个团队,都有老师精心的组织,有序运作。篮球场上的4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自由散漫互相之间投掷着篮球,没有任何的约束。通过询问不属于任何团队,是班级的散客。难道是班级的个性托管?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听孩子支支吾吾的话语间,我恍然明白,这几个孩子不属于任何托管团体,是托管活动中的夹缝人物,是投机取巧,是班主任工作的疏漏。
由此,班级人员的管理精准度不够,假如班级有40人,班主任放学之时必须清楚,几人在刚性托管,几人在个性托管,放学时路队有几人?名单人数明明白白。
责任
个性托管的具体实施,主要采用的是社会力量,辅助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但近阶段,散打社团有两个小教练引起了我的注意,年龄不到20岁,肢体语言展现出一身朝气,举手投足间
引来孩子很多羡慕的目光。这和六年级的孩子相处,认知方面基本上在一个频道,年龄、身高相当,交流起来是比较顺畅的。
每一次放学路队,这个社团两位六年级的女生显得特别的抢眼,和两个小教练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缺乏一定的距离感,也没有为师者的威严。
今天在操场上,我认真的观察着这个社团的上课,其中一个女生,手里攥着一把小喷壶,教练每一次走到身边,女生就轻巧的随意的戏闹着朝着教练喷几次。对教练的指导,只是随意的摆弄个动作,完全失去了学习散打的初衷,师者尊严也荡然无存。
规范教练的行为准则,强化托管的管理细则势在必行,为孩子负责!为自己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