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保身之智者——张良

保身之智者——张良

作者: 赤赤赤赤赤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20:09 被阅读0次

         

    保身之智者——张良

      “夫运筹帷幄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2000多年前刘邦对一位谋士的最高赞赏。我们都知道随着刘邦(其他皇帝也大多如此)打下天下的将军、谋士以及大臣们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但唯有这位谋士不仅得到了皇帝真心的褒奖,而且风轻云淡地活了下来,他,便是张良,既是一名成功的谋士、又是最会用智慧明哲保身的人,他的智慧书写了历史,他的处世之道对后世之人仍有非常大的启发。

            张良为人谦虚低调,不追逐名利,这低调中还带有几分隐忍。这也就是他未像其他重臣那样被皇帝诛杀,反而能活到最后的原因。张良出身于韩国丞相世家,秦国灭韩国后,张良为了复仇袭击秦始皇,因而被秦王缉捕。他在下邳逃命躲藏时,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多次侮辱、调戏他,他仍然强忍怒火,最后他从老者那里得到了一本书--《太公兵法》。这本书是他后来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十年后,张良偶遇刘邦,并归附于刘邦,他经常以《太公兵法》的理论向刘邦献策,刘邦非常懂他,两人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汉元年正月,刘邦刚被封为汉王便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但张良却将这些财富全部给了项伯,让项伯替他请求为刘邦得到汉中地区。那么多黄金与珍珠可是一笔大大的财富啊,张良却转手送人,足以可见他不被物质的欲望所迷惑,他也并非能被钱财控制心智的人。从另一方面也让刘邦感受到了张良对他的忠诚不二。汉六年正月,刘邦平定了天下,开始封赏功臣,刘邦说道: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天哪,刘邦竟然让张良自己选择齐的三万户为封邑,这些赏赐绝对不是一般功臣可以分封到的。张良并没有战斗功劳,但却被刘邦如此赏识和重用,可见张良在刘邦的心里占有极大的分量。受到了这样的器重和嘉奖,若是普通人肯定高兴的受之如饴,但张良却是这么说的: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他只希望封在留县就足够了,而且他没有接受刘邦对他如此高的赞赏,只是谦虚的说“幸而时中”,他认为自己只是靠侥幸罢了。这样的谦虚低调在那个时代是少有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让刘邦更加欣赏他。

            其次,张良对刘邦绝对忠诚,他在刘邦平天下的过程中谏良言、献良策,每一次都有理有据,并且都是把刘邦的利益作为终极目标。刘邦手下的忠臣虽不少,但能像张良一样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心血用在为刘邦出谋划策,甚至能为舍身忘死的绝无第二个人。鸿门宴上,张良舍命掩护刘邦脱身,解除了他必死的危机。定都时,张良力排众议,从地理环境、物产资源、防守形势、后勤保障等全方面为刘邦纳谏,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定都关中。史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张良所提议的每一条计策刘邦都会执行,这足以证明张良以忠诚和智慧赢得了刘邦的信任。

              最后,张良还是一个很会“见风使舵”的智者。这种“见风使舵”需要极其高的智慧和淡泊。刘邦征服天下时,他崭露头角,为刘邦出谋划策,为汉王朝奠定了基础,然而等天下统一时,刘邦定都关中后,他便称身体多病,静居山谷之中,闭门一年不出。他不参与政事,没有野心,因此不会触犯刘邦,刘邦也不会觉得张良的才气对他是一种威胁。后来,张良以生病的借口渐渐隐退于朝廷之外。之后他随刘邦进攻代地,他虽和刘邦纵谈天下的事情,但却与天下的存亡没有关系。最后张良说: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他认为这已经是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地步了,他已经满足了。所以要选择隐居,与赤松子去遨游,从此不问政事,这样便也不会与朝廷的腥风血雨所厮杀,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八年之后,张良去世。

            张良的一生没有大富大贵,反而显得那么平平淡淡。他对君王倾尽所有,然后再隐居于山林,与世无争。张良,是汉室最闪亮的星,他的闪亮,始于智,终于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身之智者——张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ls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