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庄子/庄周
北冥[1]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南冥者,天池也。《齐谐》[3]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4]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5]者也。”野马[6]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7]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8]矣,而后乃今培风[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10]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11]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13]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14]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15],小年不及大年[16]。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17],蟪蛄不知春秋[18],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19]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20]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21],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22]:“穷发[23]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24]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25]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故夫知效一官[26],行比一乡[27],德合一君,而徵一国[28]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2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30]然也。虽然,犹有未树[31]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32],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3]。若夫乘天地之正[34],而御六气之辩[35],以游无穷[36]者,彼且恶乎待哉[37]!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8]。
注释:
[1]北冥:“冥”一本作“溟”,北冥即北海。海水甚深而呈黑色,故称“溟”。下文“南冥”仿此。
[2]海运:海浪波动。海动时必有大风,鹏即乘此风徙往南海。
[3]《齐谐》:书名,齐国谐隐之书。
[4]抟(tuán团)扶摇:抟,环绕,盘旋。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一名飙。按据章炳麟等考证,抟当作“搏”,拍也,拊也。鹏翼拍旋风而直上。
[5]六月息:息,气息,指风。《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天地之气息为风。六月息即六月之风。
[6]野马:春天阳气发动,远望林莽之间,水气上腾,有如奔马,称为野马。
[7]生物之以息相吹:此句综上大鹏乘旋风而上天,林泽之间蒸气上腾,尘埃在空中游荡,皆被生物的气息吹动而致。
[8]风斯在下:此句说大鹏能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因为下面有强劲的风力托着它。
[9]培风:即凭风,乘风。
[10]夭阏(è遏):阻碍。
[11]蜩(tiáo条):蝉。学鸠:小鸟。
[12]“我决起”二句:决,同“赽”,迅疾。抢榆枋:碰到榆树和枋树(檀木)而停下来。“而止”二字原缺,据别本及《太平御览》卷九四四所引补。
[13]莽苍:近郊的林野。因郊野草莽一片苍色,故以莽苍代指郊野。
[14]之二虫:之,此。二虫,指蜩与学鸠。鸟类称为羽虫,故鸠亦可称虫。
[15]“小知”句:“知”同“智”。 [16]“小年”句:小年,寿命短的;大年,寿命长的。
[17]朝菌:天阴时粪上所生之大芝,见太阳则死,故知晦(阴历月底)不知朔(阴历初一),知朔不知晦。
[18]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故不知有春又有秋。
[19]冥灵:溟海灵龟。或说“木名”,木槿也。
[20]彭祖:传说中长寿的人,姓篯名铿,曾为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商、周,年八百岁。
[21]匹之:比附他。
[22]棘:即《列子·汤问篇》之夏革,商汤时贤大夫。“革”、“棘”古同声通用。按“汤之问棘也是已”句与下文“穷发之北”云云语意不连属,当脱汤问棘事一段。
[23]穷发:不毛之地。发,指草木。 [24]羊角:旋风。 [25]斥鴳(yàn燕):斥,池塘。鴳亦作{鷃},小雀。
[26]知效一官:才智可以胜任一官的职守。“知”同“智”。
[27]行比一乡:“比”同“庇”,言其人行事仅能庇护一乡之人。
[28]“德合”二句:言其人的德行仅能投合一个国君的心意,取得一国的人的信任。徵,取信。
[29]宋荣子:亦作宋钘(jiān坚)、宋{牼}(jīng经)、宋荣,宋国人,姓荣,“子”是尊称。或云姓宋,名荣。战国时稷下早期学者。犹然:“犹”同“逌”(yóu由),喜笑自得的样子。
[30]数(shuò朔)数:汲汲,迫切的样子。
[31]未树:未曾树立的,指树立逍遥之趣。
[32]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郑思想家。其“乘风而归”,见《列子·黄帝篇》。泠然:轻巧的样子。 [33]“此虽”二句:言列子能御风而行,虽然可免于步行,犹有所待于风。
[34]乘天地之正:顺着自然的规律。郭象注:“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正,即是规律、法则。 [35]御六气之辩:驾驭着六气的变化。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
[36]游无穷:遨游于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之中。
[37]恶(wū乌)乎待哉:恶乎待,即何所待,此为反诘句,意即无所待。
[38]“至人无己”三句:庄子以“无己”的“至人”为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神人无功,言无意求有功于人,而自然为人类造福。圣人无名,不求名而名自至。但神人、圣人,不能忘人世,不能忘天下,在庄子看来,仍然是有所牵挂,不能算是“逍遥游”。
网友评论